香港可能是全球唯一沒開放交通數據的大城市

撰文:Sheeta
出版:更新:

前陣子回港一趟,在一個巴士站等車時,遇到一位不知是日本或韓國型男,指着巴士站前方的螢幕問我,上面寫的是什麼意思。我抬頭一看,大意是指因為該路線由另一間巴士公司營運,故未能提供到站時間。

香港作為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開放交通數據的大城市,早就柒出國際。(Getty Images)

我心中嘀咕,該如何解釋?這牽涉到香港有不同的巴士公司、有部分路線由不同的巴士公司共同營運、或者它們會分享使用同一個站頭等等問題。更可惡的是,我要在這位型男面前,披露我城非常落後的事實——我們至今仍沒有即時的公共交通開放數據,因此沒有辦法在同一個平台,例如屬於九巴的巴士站螢幕上讀到新巴什麼時候到站。

在我還未構思到一個得體的答案之前,他等候的巴士就出現在轉角了。我第一次如此希望一位型男儘快離我而去。

大部分時間我都對張炳良局長在交通事務方面碰得焦頭爛額深表同情,正如他上周接受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時所言,他本來一心入政府協助處理房屋問題,可惜到頭來七、八成時間都花在運輸事務之上(其實城市規劃又如何離得開交通規劃呢?真不知該罵他無知還是詐傻),而且是一地兩檢、港鐵有加無減機制等長年積弊。不過在公共交通數據開放的問題上,由「聰明城市」、「大數據」從早兩年大行其道,到今天已快要過時,張局長日前(1月24日)到立法會回答問題時竟然還一副活在九十年代的樣子,如果不是幕僚存心靠害,就是張局長本人這幾年一直在發夢了。

香港作為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個沒有開放交通數據的大城市,早就柒出國際。在各地(「其他國家除外」)早就家傳戶曉的交通app Citymapper,至今只有電車公司願意分享即時數據。在倫敦,每天出門前只需要用一個app,就可以查一查要坐的巴士和地鐵路線有沒有延誤或改道,而且連出入地鐵站、換車的時間都準確計算好。

大鄉里的我以為上述已經是手機交通app可以做得最妥當的服務,怎料來到新加坡,我發現好些非官方開發的巴士app,先不說其巴士到站時間預測誤差少於一分鐘,而且還可以知道巴士有沒有座位。別少看這個功能,這對於自己一個人生活,任何重物都需要自己搬搬抬抬的我非常重要,如今我每天都會待到巴士到站前五分鐘才出門。何況還有其他帶着孩子和老人出行的家庭、孕婦或傷殘人士等,也可以等到有位的巴士才下樓,大大改善了他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體驗,長遠來說還可達到減少路面車輛、減少排放和污染等目的。

早在整整兩年前,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黃岳永寫過一篇《聰明城市需要CTO》,當時是回應施政報告提出九龍東為試點,發展「聰明城市」。雖然其中不少觀點我並不完全認同,但其中黃岳永提到「CTO」的工作:

……不是負責編寫程式的技術員,而是把握總體科技發展方向,利用手上資源選取合適技術,再就具體事項進行整體規範及指導。
香港巴士站的資訊提供設備仍很落後。(資料圖片)

縱觀其前文後理,黃岳永所指的「整體規範及指導」並不是科技發展本身,而是如何應用現有的科技來改善我們的城市規劃和管理水平。要做到一點的確不需要一個電腦專才,但肯肯定需要對互聯網、數據分析有基本的概念和認知。

還有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主事官員最好有親身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經驗,而不是在地圖上寫寫劃劃就算做好規劃,否則入閘入到裙拉褲甩,又如何能想出可行而又真正利民的規劃政策?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