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輕生.博評】與司長會面有感:不是學童自殺,是學童被殺

撰文:曾醒祥
出版:更新:

今天以後,若再有「學童自殺」,我會改稱為「學童被殺」。
若說一個又一個的年輕生命,選擇以死亡來對抗香港教育制度及競爭文化的壓迫是一種武斷;那麼,一口咬定學生連環跳與教育系統毫無關係,又何嘗不是逃避責任的自欺欺人?
有份締造這種環境的成年人,即使不是直接謀殺,恐怕也是一種誤殺吧?

在 2017 年 3 月 15 日上午,牛頭角下邨一名男學童墮樓亡。(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最新一宗學童自殺,發生在 2017 年 3 月 15 日上午 10 時 47 分,是 2015 年至今第 59 名學生自殺。

同一天,在政府總部的 10 時 47 分,張建宗以司長身分,聯同一批跨部門官員及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主席葉兆輝接見民間團體,一而再否認學童自殺與教育制度的必然關係。

香港教育制度引申的競爭文化、操練文化,讓小學至大學的莘莘學子壓力大到透不過氣是眾所周知;政府為了捍衛現行的教育制度,以《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為 59 條性命蓋棺定論,只欠未開口斷言後來者也必與教育系統無關。

有時,實在想不通政府為何口說「與民共議」,但所作所為卻屢屢「與民為敵」?

是次與張建宗司長的會面,是「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及「各界反對復考小三 TSA 大聯盟」提出,由邵家臻、葉建源及張超雄三位立法會議員搭橋而促成;邀約時明明要求以圓桌會議形式進行,臨場卻變成講座式對談。官員們高高在上坐在講台,彷彿是向台下 44 名家長、學生、老師及社工等人作出訓示。見微知著,說好的「共議」顯然是有「共」無「議」;而所謂的「共」,也不過是共同存在於同一空間而已。司長又說:「不好意思,政府總部沒有大枱供開會使用。」我意在商議,當然不會在這刻計較政府明明有九千億儲備,何解連一張大枱都沒有;可是,早在上月,關注院舍質素的團體一行六十多人,才與社署官員在政總開過圓桌會議,難免令玻璃心的我感到被矮化。

甫一開始,張建宗便向眾人派發滿滿兩頁紙的政府工作報告,跟進範疇包括「心理與精神健康」、「學校和教師支援」、「檢視教育制度部分」及「家庭生活及家長教育」。這份報告,簡直就是香港教育制度的縮影:兩頁紙密密麻麻卻欠缺靈魂,總之有理無理,以量取勝,一副「嗱,我做咗嘢架嘞」的態度來示威。但細看之下,具體內容卻是全港推動「好心情@學校」計劃、製作宣傳短片及海報、致函大專院校考慮調配資源加強推廣精神等等,而且大部分是檢視、檢視、再檢視,考慮、考慮、再考慮。

報告就像「攞你命3000」,總之有殺錯冇放過將資訊匯聚一起,砌出一份字數「好好睇睇」的報告以示「做嘢」就是了;所謂「頭痛醫腳」,莫過於此。

會面中,張建宗(左)向眾人派發滿滿兩頁紙的政府工作報告,期間未知葉兆輝(中)心底在想什麼,竟對在場的群情洶湧連番洌嘴竊笑。(作者提供圖片)

儘管政府的安排有欠尊重,但出席的議員、家長、學生、老師及社工等已沒好氣去拘泥,一直聚焦在兩大訴求:

召開學童自殺高峰會
立法取消復考 TSA/BCA

然而,政府卻連討論的空間也沒有。即使前文提及的工作報告多番出現「探討」、「檢視」等字眼,我以為兩項訴求即使不立即應允,也至少有「考慮」空間吧;誰知張建宗卻一錘定音說「高峰會」只是公關騷,現由他親自帶領工作小組去討論對策,已顯示政府認真回應問題。

領頭人是撤換了,張建宗也由局長變成司長了,但班底卻換湯不換藥,這是認真回應問題嗎?再說 TSA,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不知為何忽然說 TSA 考評是教育重要支柱,沒有商討餘地回應不可能取消 TSA 今年復考。

台下眾人當然感到不滿,有家長吶喊,有學生懇求,甚至有青年訴說自己曾有好友自殺;期間未知葉兆輝心底在想什麼,竟對在場的群情洶湧連番洌嘴竊笑。這個被政府得寵的學者,彷彿在訕笑台下各人不識時務的態度,一下子把原已緊張的氣氛拉得更繃緊。

我只想到,若因學習引致精神困擾徘徊自殺邊緣的青少年,一再被否定自己的壓力來源,甚至被回報一個不屑的譏笑,這火上加油會有什麼效應?

大概,年青人由「失望」進展至「絕望」,也就是經歷了這種無數次被拒絕聆聽的過程。明明想理性討論,卻被掌控話語權的人漠視和落閘;更諷刺的是司長意圖息事寧人,隨口說「意氣用事也於事無補,不如待大家提出具體建議才說好不好?」

實情是,「聯席」早於去年 3 月已發表共 33 項政策建議的「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民間報告」;「聯席」在去年 9 月再約見教育局及官方防止自殺委員會,又提出了 12 項重點建議,而立法會在今年 1 月也召開過相關題目的公聽會供政府參考……一而再有意無意的輕蔑言論,把早已氣上心頭的家長及學生代表,先後中途離場以示抗議。

司長有句萬能 key:

「我們是做實事的。」

不斷說高峰會只是煙花公關,我們當然不會無知到認為舉辦一個高峰會便可以解決所有自殺及教育制度問題;但重點是高峰會可以在民間凝聚民氣,集思廣益,而不再是以舊有班底閉門造車。況且,倘政府樂意以最高規格召開高峰會,甚至取消 TSA 復考,也可以向青少年傳播一個「重視」及「可改變」的訊息。

自從我有認識的年青人選擇墮樓輕生,每每在瀏覽 Facebook 或即時新聞專頁時,我都感到一步一驚心,生怕閱讀到又有青年自殺的訊息。成年人虧欠的何止是 59 名輕生的學生?還包括數以千萬計因壓力而引致情緒困援、精神異常或以任何方法自殘的年青人。

張建宗、吳克儉、葉兆輝、黎陳芷娟,當你們手執我們送上用作悼念的小白花時,你/妳仍然覺得青少年自殺只是個人因素?而不是被殺嗎?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