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來稿】露營場地逼爆:應開發新營地或限制進山人數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自開放自由行後,每逢五一黃金週,傳媒總會以自由行為題。題目由「逼爆」商業區、水貨區,到現在改為露營區。
隨著熱門地點的轉移,正反映內地經濟和旅遊文化的發展。然而政府卻一再反應遲緩,未能防微杜漸,演變成中港矛盾和衝突。這正是因為特區政府怠忽職守的惡果。

本港露營場地逼爆,其實早已發生。(露營樂)

文:仰子

港人也流行露營和窮遊

由自由行剛開始時,只有部份先富起來的人蜂擁購買奢侈品,到後來其他旅客到來購買日用品,至近日愈來愈多內地旅客來欣賞香港的山水。這不是一種反映內地經濟發展、旅客需求改變的健康現象嗎?當年廉航還未普及時,國外旅遊是一件大事。香港人到外地都會購買一些奢侈品,如:名貴手袋等等;後來外遊變得普及,我們也會到日本、南韓、台灣購買化妝品、日用品;現在我們更講求深度遊,體驗當地真實的生活。這旅遊發展趨勢不是一模一樣嗎?香港不是對外宣傳,香港可不只購物飲食的單調印象,還有令人心醉的獨特山水嗎?像是西貢的世界級地質公園嗎?

而且我們不也是喜歡露營,覺得這是時尚又健康的旅遊方法嗎?還記得TVB節目《有乜好過去camping——德國篇》嗎?

雖然有很多人將這節目的焦點放了在唐詠詩的「激突」、「纖腰」、「白滑玉背長腿」等,但為何香港人到外地露營,深度體驗異地大自然和文化,就不是為別人帶來麻煩?

難道因為露營的自由行是窮遊,所以才十惡不赦?但香港人不是也在吹噓如何窮遊歐洲、南美?感驗地道、獨特而難忘的經歷,認識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朋友?香港街頭近日不也有來自歐洲、日本的旅人,擺賣、演唱籌集旅費?為甚麼我們沒有向他們「掉出第一塊石頭」?

(《有乜好過去camping——德國篇》節目擷圖)

「X街」無分國籍

若論缺德行為,倒是不分國籍。一個人混蛋、「Cheap精」或「X街」與否,不是論國籍,而是論人品。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總有某比例的人是「Cheap精」或「X街」。以筆者耳聞目睹體驗露營人士的缺德行為,實在千奇百怪:

在營地沙地直接大便後用沙掩埋;
在營地旁的沙灘違法露營,再到旁邊河川草叢裡小便;
在禁煙營地抽煙,惹來控煙辦巡邏,但被檢控的卻是政府外判清潔工人;
聖誕節時在營外亮起燈飾向其他營帳方向狂閃;
在深夜,山頭的一邊合奏山歌,另一邊高唱聖詩;
直接把整隻冰鮮雞佔著洗手盆解凍;在洗手間洗手盆位置脫光衣服洗澡(那位男士身材挺好);
一位已婚婦人與一位金毛大叔徹夜傾訴心事,聲量足以和整個營地分享二人的感情隱私。

以上例子,包含內地人、外藉背包客、本地主婦、孤獨大叔、童軍、基督徒團契等等。

不同的成長環境,的確令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生活習慣、教養有所不同。香港人到外地失禮的地方也不少,如:在日本店內亂掉垃圾、預約了民宿缺無故失約等。然而,若有品有禮的人,當受到指正或勸導時,會馬上道歉,並努力改正。在網上,驢友們分享香港露營經驗時,也有羨慕香港的營地設施、治安、規劃,還提醒其他驢友要清理垃圾;筆者也遇過主動協助起營的內地遊客,還跟筆者分享食物;當筆者提醒他們某些不當行為時,他們便連聲道歉;也遇過本地「師奶」惡人先告狀,一副「我就是霸了你的地方,我不會還給你」、「吹咩」的嘴臉。

筆者也曾親身遇過有導遊帶團的「謀利內地露營團」和自發結合的內地「驢友」行山團。他們都是集體行動,如風如電。尤其早上七時煮食及晚上十時回營休息時最吵,也會抽煙(內地香煙的氣味和本地煙不同),的確會霸佔不少地方,但本人倒沒有見過佔用營地出租營帳的情況(有報導指水浪窩營地有出現上述情況)。但筆者倒是見過某些營地長期存在一些看似廢置營帳(殘舊、傾塌、內裡堆滿垃圾),霸佔珍貴的營地空間,但漁農署職員即使看到也不會跟進,即使正式向漁農署投訴,他們的回覆是:「看不到棄置營帳」。

不管是內地還是本地營友,也有害群之馬。(露營樂)

營地早已逼爆

自從沙士過後,香港人愈注重衛生健康及本地旅遊。港人興趣由行山、跑步、單車,發展至喜愛露營。這是正常和健康的發展趨勢,對郊外活動的需求的質和量都在改變,而露營營地正是其中最缺乏的設施之一。然而政府相關部門卻後知後覺,至近日方漁農署方就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的康樂及教育潛力進行研究,預料2018年中完成整項研究。

一家大小和行山人士露營需求不同

其實漁農署及康文署的指定露營地點經過不少變更,一些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到達,必須徒步一小時或以上才能到達的營地,往往因為使用量極少而被廢置,但一些交通方便、設施完備的營地則早於自由行流行露營前已經常爆滿,例如:貝澳、鶴藪、扶輪、荃錦、南山、大網仔、灣仔南、灣仔西等。這些均是能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達,適合一家大小一起露營的地點。開發新營地的工作與使用者數量增長並非同步,這正反映現時營地供求錯配的情況。

就露營地點的開發和規劃,政府需首先改變過去觀念。現時參與露營的人士除了當年十分專業的行山愛好者,現時需求急增的是以康樂休閒為主的家庭和青少年。他們需要的是不同的性質的場地。政府不能以一些偏遠的營地使用率低而辯稱營地使用率不足,或是著推塘家庭用家可到難度較高的營地。

需由規劃、供求和管理改善

若然政府認為現時的露營活動已超過郊外的負荷,不能再開發,則應限制遊人進山或露營,而非單純撒手不管,由得他們迫不進去,自己打退堂鼓。若非,則應針對需求大的家庭使用者,開發接近公共交通工具的營地,提供合適的水源、洗手間配套。

如政府認為不能再開發新營地,限制進山遊人數目也是出路。(黃偉民攝)

現時除康文署管理的貝澳營地設有管理處,為露營人士登記、並在特別節日提供抽簽預約安排外,漁農署管理的營地並無相關服務。然而隨著露營活動的興起,漁農署應參考貝澳營地的做法,改善一些熱門營地的管理,並定期進行清理,以免出現長期霸佔公共資源或廢置營帳堆積的問題。

政府亦應同時加強教育和宣傳,無論在出入境口岸、不同媒體或委托志願團體,推廣正確的露營態度和方法,一方面鼓勵市民參與有益身心的活動,同時學會保護環境,並成為有公德心的露營活動愛好者。

露營場地逼爆早已發生,傳媒只是利用中港矛盾來引爆這積存已久的問題。政府勿再因循茍且、怠忽職守,需正視露營場地在規劃、供求和管理上出問題,方能治本,勿令問題再演變為中港衝突,徙為香港添煩添亂。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