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8.博評】拒絕遺忘 承先啟後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今年是六四事件(或八九民運)廿八周年,市面上出奇地平靜。
好的來看,就是少了許多冷嘲熱諷、輕挑的言辭;
從壞方面看,就是大家開始對六四的感覺愈來愈淡薄。
我這些年來對於八九民運只有一種感受,就是「拒絕遺忘,承先啟後」。

我這些年來對於八九民運只有一種感受,就是「拒絕遺忘,承先啟後」。(資料圖片)

拒絕遺忘,除了拒絕遺忘六四當天的慘劇之外,更要記住當天為香港所帶來的啟示。當年不少香港人以各種方式,聲援當年的民主運動,除了是帶住一腔熱誠,更是將一些對前途的焦慮、期望投射至運動之上。尤其是大眾在那些年間仍在爭取立法會全面直選,民主中國就仿佛令香港民主化更有希望。從歷史角度看,以當年香港的經濟實力,以至國際的注意,中國民主化確實會為香港民主化帶來更直接的催化作用。當然,大家都知道八九學運是如何結束,再不詳述了。

說回近年的現象,經過連續數年,本土派與所謂的「大中華派」的六四爭議後,今年似乎熱烈不再,大專學界不少寧願不舉辦任何活動,都不願再參與任何的論爭。最為「冷靜」者,非中大學生會莫屬。每代學生會,固然有其對六四的取態,但這件畢竟是一件在中國發生,而對香港前途產生巨大改變的事情,總不能夠完全忽視。中大學生會在八九當年,與其他大專學生會和學聯積極參與支援學運的事宜,更不斷到北京進行各類的合作和聲援工作。而在六四發生以後,中大學生會亦積極參與「突破新聞封鎖」,以及「黃雀行動」,保護當年的學生領袖逃亡,後來更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為全港唯一一個大學學生會遭官媒批評。可見當年,中大學生會在八九民運有相當重要的角色。當中大的書院學生會自發舉辦六四論壇時,中大學生會卻冷淡對待,確實令人感到非常遺憾。

1989年為香港帶來「血的教訓」,提醒大家對自主、民主、人權等價值的堅持,不要讓香港淪為一個沒價值、沒靈魂、只談功利的城市。承先啟後,意義就在如何承繼當年香港人對普世價值堅持和追求,以當年的熱誠堅守今天的信念。香港現時最大的困境,並不是口號有多響亮,而是到底今天我們剩下多少可供博弈的實力。

在六四發生以後,中大學生會亦積極參與「突破新聞封鎖」,以及「黃雀行動」,保護當年的學生領袖逃亡。(資料圖片)

28年前,香港的生產總值佔中國全國的相當大比重,今天根本就難以做到同樣的比例。因此,最重要的是,維持香港在地域和國際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令中國難以憑其一己之力同化香港。這樣的說話,其實在89年後一直有不同光譜的人物提過,包括當年的黃霑就在電視節目中提過。時至今日,重聽當年的言論,確實值得我們細味。

今年答應了兩個大專團體的論壇邀請,再次談談我對六四的看法。而今年的六四晚上,我會到維園參與悼念晚會。不過,到不到維園不是重點,更有意義的是記住六四教訓,悼念為民主自由犧牲的靈魂,反思香港的前途。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