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張小倫|十六年的三個篇章 捨掉生活只為最可貴的今天

撰文:李思詠
出版:更新:

近五年,關於張小倫退役的故事,寫了不下十次。
寫到今天,他36歲,沒退,更出戰東京奧運。
然後,我們數着,從2005年加入香港男子花劍隊,他經歷了七代人。
七代人是什麼概念?例如,第一次見蔡俊彥,蔡俊彥才小學四年班,小倫哥哥已是小學劍擊班的教練。今天,他們一起出戰東京奧運。

張小倫。(余俊亮攝)

▶▶▶緊貼2020東京奧運 終極追星懶人包

第一章:堅持是捨掉生活

「幾個隊友,二十出頭,唔識攰,跟他們打我好大鑊。」

「一過30歲已是兩回事。現在運動量一大,全身痛幾日,每晚12點前一定要睡覺。」

以前張小倫說得最多的是,哪家火鍋夠新鮮、哪家和牛夠juicy,一星期最少三、四晚出街吃飯,宵夜酒局走兩場。十一年前我們第一次做訪問,他帶我去新法書院附近一間海南雞飯,還說周潤發都是熟客。

近一年多,朋友約會他大都推掉,外出晚飯不超過十次。

「唔好意思,玩樂要等奧運後。現在多了一份責任,要隨時準備打奧運。」

「隨時準備」的意思是,一年多以來每天這樣過:早上8時起床,返體院吃早餐後,打劍健身午飯休息治療再訓練,6點準時放工,張太在家煮定少油少糖少鹽少肉多菜健康餐。他曾經每餐最少兩碗白飯,但這個飯桶晚上已不再吃澱粉質,就算再肚餓,都只堅持飲水,然後大被蓋過頭,死忍到明早才吃那份麥皮加牛油果的體院早餐。

日常至愛的珍珠奶茶與蛋撻,早已忍痛戒掉,路過麵包店飄來蛋撻香,只好「聞咗當食咗」。

身高1米88,體重80公斤,體脂比率11%(一般是17%至23%),這副身體不是天掉下來。

「以前多姿多采,放假會去釣魚,夜晚約人食飯飲酒。」

我記得,某年初夏,他說過要勤加操練,練好一身腹肌,不為什麼,只為「船P」。

現在放假,他5點半起床跑步去,跑山、跑沙灘、跑運動場,再去健身。

「這兩年為了奧運,我放棄所有正常生活。」

「我成世人從未如此認真過,現在對待所有事情都非常認真。」

窮追半生踏上五環劍道 張小倫:劍擊從未放棄我

東京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張小倫(右)終於一嘗奧運滋味。(高詩琦攝)

第二章:堅持是想過離開

對於他,奧運是一場長達十六年的掙扎。

在認命與堅持之間,轉捩點是一次他去不了的亞運。

背後人事千絲萬縷,心底裏頭愛恨交纏,三年後的今天,依然說不清。

2018年雅加達亞運選拔,一隊4個名額,張家朗、崔浩然、楊子加已經出線,最後一席位,是張小倫與蔡俊彥之爭。

劇情發展不難猜,大師兄落選了。

他決定,打完兩星期後的亞洲錦標賽,離隊退役。

「又憤怒,又失望,對所有人所有事都心灰意冷」。

亞錦賽前一星期,他瘋狂跟朋友打麻雀、食宵夜;比賽前一晚,他輾轉反側,心裏壓住一塊大石頭。

「去找汪導(教練汪昌永)飲啤酒,飲到兩點,是farewell吧?明明好嬲,一心要退役,但當真的要退,原來捨不得,是遠超預期的捨不得。」

人生最後一次亞錦賽,他形容自己「癲咗」,教練在旁說什麼,全都不入耳,他只聽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對手一招一式,看來竟變成慢動作,兩個冠軍級韓國劍手,都被他打下,一舉奪得人生第一個亞洲冠軍。

個個對手忌憚他在兩個月後的亞運再發圍,他卻只能坐在劍道上無奈流淚。

當時他已賣掉與弟弟合資開了幾年的幾家餐廳,拿着一筆資金打算進軍內地飲食市場,又逐漸投入教劍事業,退役只是時間問題。

直至汪導第N次找他。

「你做餐廳,什麼時候什麼年齡也可以,你做運動員,你的青春那麼短暫,機會不等你……」

張小倫模仿汪導的南京口音,似模似樣。這些話,他聽過很多次。

2006年,他全職打劍才一年,因為教練不讓他出戰亞錦賽,他憤然離隊,跑去學廚,但被汪導勸回來。

2016年,眼見張家朗、崔浩然等師弟已成大器,他自覺是時候交棒,寧願晚晚留守筲箕灣東大街的餐廳,張老闆看舖比打劍更忙。

於是,後來出現了「最後一次亞錦賽」、「最後一次全運」、「最後一次世錦賽」……

然後,「人生第一次奧運」。

張小倫好幾次想過離開,最後還是留下來。(高詩琦攝)

第三章:堅持是一起成長

2019年5月,第一場奧運積分賽(世界盃聖彼德堡站),港隊奪得團體亞軍,寫下香港體壇歷史。

奧運資格賽為期兩年,但打兩、三站已大約知道有否希望繼續爭取入場券。張小倫在亞錦賽後抱住「再試半年」的心態被汪導留了下來,聖彼德堡一役後,他想,香港隊真的不再一樣了?

「以前法國、意大利碰到香港隊最開心,『合埋眼打』都贏。香港隊由被對手看不起,到現在人人都不敢掉以輕心,在我這個位置見證十多年的變化,感覺很amazing。」

對於香港隊參加奧運團體賽,張小倫一直不敢想像。畢竟他2005年入隊之時,港隊只有他一個全職運動員,劉國堅、黃金球兩位師兄都是「兼職港隊」﹐港隊甚至連湊夠人參賽都有難度,現在我們竟是奧運積分排名第5的隊伍。

這都是一代代劍擊人的努力。我們數着十六年來的劍手——

劉國堅、黃金球、張小倫。

顏冠一、張啟東、張小倫。

張小倫、朱詠康、梁永輝。

張小倫、陳健雄、陳力行。

張小倫、崔浩然、楊子加。

張小倫、張家朗、蔡俊彥。

張小倫、吳諾弘。

張小倫憶起第一次見蔡俊彥時,蔡俊彥還是喇沙小四學生。

「那時我去喇沙幫手教劍,蔡俊彥一個大斜孭袋,膊頭掛住一對波boot,踢完波一身躐遢走來學劍。」

當年那個經常被小倫哥哥罵的四年班小學雞,現在已是世界排名第8的隊友。

我問張小倫如何詮釋這十六年,他說「去到呢個moment唔通唔頂埋佢」,但能夠來到「呢個moment」,已是一種教人佩服的堅持。

「好漫長、好漫長,十六年的每一頁故事,都帶領我成長……到我這個年紀,仍有能力付出,我在隊裏應是都有一定重要性吧?繼續幫助隊友,是一種責任。」

說回之前五年寫過的那十篇「最後一次XXX」,裏面有這樣的一句,「奧運或許是劍擊生涯唯一的遺憾,唔係我就唔係我」。那時候我也如此相信。面對困境,逃離很容易,就像張小倫隨時可以退役。但他沒有。他選擇留低、嘗試、堅持;因為愛,因為責任,因為強大。然後,他沒有遺憾,他擁有奧運了。

張家朗摘下奧運金牌,張小倫說:「都當自己攞咗啦!」

張家朗奧運奪金感言 金牌好重 盛載的是相信更是勇氣

張家朗奧運奪金 劍神崎嶇成長路 193男神由迷失到鳳凰重生

【重溫張家朗奪劍擊首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