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2022|西方給卡塔爾挑毛病,背後打什麼算盤?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11月20日,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在期待和爭議中揭幕。

這是新冠疫情以來首個向全球觀眾開放的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卡塔爾佈局多年,總投入約2200億美元,誓要打造一場讓全球觀眾難忘的盛會。

近年來卡塔爾積極申辦大型體育賽事。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認為,卡塔爾坐擁豐富的油氣資源,希望發揮更多國際作用,將自己打造成連接亞非歐的交通、金融、外交樞紐,「舉辦此類體育賽事,有助於卡塔爾構建國家形象。」

卡塔爾世界盃,不少阿拉伯世界女性也入場支持。(AP)

然而,在球場之外,西方輿論對本屆世界盃的攻擊力度堪稱史無前例。從「賄選」風波,到卡塔爾的外籍勞工權益、環保問題乃至LGBTQ群體,無不令西方觀察員們感到「憤怒」。讓來自歐洲的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也忍不住回擊批評者「虛偽」。

開幕式上,西方國家集體缺席,這其中或有對卡塔爾「人權」狀況的考量,但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看來,俄烏衝突爆發後,很多歐洲國家在能源問題上對卡塔爾施壓,後者卻並未給予太多正面回應,「西方國家自然會通過缺席開幕式的方式,適度對卡塔爾進行『敲打』。」

另一邊,近年來矛盾不斷的阿拉伯國家藉此次世界盃的契機握手言歡,彰顯團結。

鈕松認為,阿拉伯國家的深層矛盾仍然存在,但在世界盃的問題上,他們有一種普遍的民族自豪感,認為這不僅是卡塔爾的榮耀,也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榮耀。

卡塔爾世界盃期間在當地掀起一陣足球狂熱,身穿卡塔爾傳統服飾的女性從卡塔拉海灘走過時,一個球滾過。(AP)

肯砸錢,為了啥?

卡塔爾位於伊朗灣西海岸中部,面積11521平方公里,總人口265.8萬,其中本國公民約佔15%。卡塔爾政局穩定,社會治安良好,油氣資源豐富,2021年人均GDP近6.2萬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卡塔爾並非傳統足球強國,甚至在本屆比賽之前從未闖入過世界盃決賽圈,為何能夠獲得世界盃主辦權?

鈕松對觀察者網分析,首先,卡塔爾對舉辦世界盃有強烈意願,「長期以來,卡塔爾在發展體育運動,尤其是爭取舉辦國際賽事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次,舉辦任何大型國際賽事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卡塔爾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願意為世界盃投入鉅額資金。第三則是該國強大的遊說公關能力。

卡塔爾豪擲2,200億美元舉辦世界盃,成為史上最貴世界盃,在當地掀起一陣足球狂熱。(AP)

值得一提的是,自卡塔爾被確認為2022年世界盃舉辦國,其十多年來一直被捲入賄選醜聞,卡塔爾方面堅決否認,但有關傳言仍源源不斷。

王晉認為,儘管出現了「賄選」風波,但卡塔爾最終能獲得世界盃主辦權,並非單純憑藉金錢力量,最重要的還是該國足夠「誠懇」。

國際足聯在2009年1月同時開啟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的申辦程序,相較於澳洲、美國等競爭對手同時參與兩屆競爭,卡塔爾一開始就瞄準2022年世界盃,且面對外界質疑該國氣候炎熱、不適合比賽,卡塔爾還拿出了控温體育場的方案,「誠意更足、投入更大」。

據福布斯雜誌網站估計,自2010年底被確認為世界盃主辦國以來,卡塔爾前後砸下約2200億美元。這些錢被用來修建地鐵、人工島,擴建機場,還在沙漠中打造出一座盧賽爾新城,滿足各類比賽的需求。這是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屆世界盃,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花費的15倍。

11月22日,卡塔爾盧賽爾舉行的世界盃C組足球比賽之前,騎警在盧賽爾體育場外巡邏。(AP)

作為一個國土小、人口少、多沙漠的中東國家,卡塔爾並不適合舉辦大型國際賽事,但多年來卡塔爾在這方面尤其積極,其首都多哈已於2006年舉辦了亞運會,將於2030年再次承辦亞運會;還在一次次衝擊着奧運會的舉辦資格。

卡塔爾為何如此執着於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

「卡塔爾很希望通過這種大型賽事宣傳國家形象。」王晉表示,卡塔爾油氣資源豐富,其利用能源出口成為「土豪」的同時,也希望發揮更多國際作用,將自己打造成連接亞非歐的交通、金融、外交樞紐,「舉辦此類體育賽事,有助於卡塔爾構建國家形象。」

鈕松表示,卡塔爾雖然經濟實力很強,但畢竟是一個小國,為了實現其小國大外交的理念,希望在文化、體育、環保等「低政治」領域另闢蹊徑,實現彎道超車。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是發展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象徵,也是小國大外交理念在體育層面的呈現,因此卡塔爾在這一領域可謂不惜血本。

「從世界盃本身來說,肯定是一個砸錢的項目,短期內靠門票、旅遊收益遠遠比不上投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世界盃或是其他國際賽事的舉辦,在打造卡塔爾國家名片的同時,也能促進該國體育經濟、旅遊經濟的發展。卡塔爾能夠藉此次世界盃的契機,加快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作為一個拿油氣當經濟支柱的國家,卡塔爾在2008年推出了「2030國家願景」規劃,致力於通過大力發展經濟多元化,到2030年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國民生活水平高的國家。

卡塔爾「交付與遺產最高委員會」(卡塔爾世界盃組委會)秘書長薩瓦迪今年9月接受卡塔爾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世界盃的重要性不僅限於足球比賽,更體現了卡塔爾在「2030年國家願景」中確立的目標。

他表示,世界盃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卡塔爾將世界盃視為超越體育場界限的綜合活動,相信體育的力量能夠給社會帶來積極變化。

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在世界盃開幕式上,向全球觀眾發表講話。(AP)

以小博大,勝算幾何?

「我在卡塔爾,在阿拉伯世界,歡迎大家前來參加2022世界盃。」當地時間11月20日,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在世界盃開幕式上,向全球觀眾發表講話。

沙特王儲薩勒曼、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埃及總統塞西、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杜拜酋長穆罕默德、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等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紛紛出席,相談甚歡。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在開幕式期間,與埃及總統塞西第一次見面並握手。2013年7月,塞西領導的埃及軍方解職時任總統穆爾西,土埃關係惡化。此次兩人的短暫交流為兩國恢復關係提供了想象空間。

卡塔爾多哈舉行的2022年世界盃開幕式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與埃及總統塞西握手,是二人第一次見面並握手。(土耳其總統府/美聯社)

鈕松表示,世界盃首次在阿拉伯國家舉辦,也是首次在中東國家舉辦,對卡塔爾乃至阿拉伯世界都意義重大,卡塔爾也能利用世界盃這一平台改善與中東國家的關係。

近年來,卡塔爾頻繁和周邊國家發生爭端,在2017年6月爆發了斷交危機,被一眾阿拉伯國家孤立、甚至封鎖。主要矛盾發生在它與「阿拉伯世界一哥」沙特之間。

鈕松介紹,沙特是公認的海合會(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領袖,沙特的國土面積、經濟實力,以及坐擁伊斯蘭兩大聖城的宗教地位,都決定了其是海合會的主導者。

卡塔爾則在1995年之後不斷推進小國大外交,其採取的外交政策引起沙特高度不滿。例如卡塔爾採取平衡外交,與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地區非阿拉伯大國建立關係,觸動了沙特敏感的神經,「對沙特和其他海合會小國而言,伊朗可以說是頭號安全威脅」。

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到卡塔爾出席開幕式及觀賽,可見沙特、卡塔爾兩國關係解凍。 (Getty)
在沙特眼中,卡塔爾採取的很多政策和海合會整體利益不相符,挑戰了沙特的權威,甚至想取代沙特在海灣君主國家中的主導地位,因此沙特對卡塔爾充滿警惕和防範。這種不滿也催生了陣營化的對抗模式。

此外,卡塔爾經歷斷交危機時,沙特給出的理由是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鈕松表示:「這裏的核心就是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沙特、埃及等國都對穆兄會採取了嚴密防範措施,甚至認為該組織是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對其嚴厲打壓。但穆兄會在卡塔爾的發展過程不一樣,能和卡塔爾王室和諧相處。」

2021年1月,海合會峰會達成《歐拉宣言》,強調海合會將推動各成員國重回合作軌道,致力於實現全面合作、團結和融合,並最終實現統一。這標誌着海灣斷交危機得到緩和。同月,沙特同卡塔爾復交並全面恢復往來。

對於卡塔爾世界盃,沙特也是鼎力支持。沙特王儲薩勒曼日前指示沙特所有政府部門和機構「提供卡塔爾舉辦世界盃所需的任何額外支持或設施」。而薩勒曼本人原定於11月19日至21日訪問日本,但這一行程臨時取消,他最終出現在世界盃開幕式上。

卡塔爾前埃米爾哈馬德(左)和埃及總統塞西(右)在世界盃開始前互相問候。(AP)

王晉表示,從去年至今,阿拉伯國家和卡塔爾的關係出現緩和,沙特等國領導人出席世界盃開幕式,也體現出他們對卡塔爾的認可。

不過,王晉認為,卡塔爾根源性的問題在於其不願意接受他國擺佈,和沙特等國的矛盾長期存在 ,有朝一日這種「和諧關係」仍會破裂。鈕松同樣認為,卡塔爾和沙特的關係很難出現根本性突破,目前也只能是「小修小補」。

鈕松表示,雖然矛盾仍然存在,但至少在世界盃的問題上,這畢竟是第一次在中東地區舉辦,既是卡塔爾的榮耀,也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榮耀,「阿拉伯國家有一種普遍的民族情緒在裏面,沙特2:1戰勝阿根廷以後,不光是沙特在慶祝,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很自豪。」

只為人權?

相較於此次阿拉伯國家鼎力支持,向來與卡塔爾關係密切的西方國家,這一次顯得有些不給面子。西方輿論對卡塔爾的人權狀況一片撻伐之聲,聲量遠超歷屆世界盃;英國兩大電視台BBC和ITV甚至拒不播放開幕式,指責卡塔爾賄賂國際足聯、殘酷壓榨移民勞工、頒佈同性戀禁令......

就在卡塔爾世界盃開幕前一天,國際足聯主席恩芬天奴(Gianni Infantino)針對這些指責回擊批評者,直指西方人是「虛偽的雙重標準」。

卡塔爾世界盃:國際足聯主席恩芬天奴(Gianni Infantino)針對這些指責回擊批評者,直指西方人是「虛偽的雙重標準」。(AP)

因凡蒂諾認為,歐洲人過去3000年在世界各地「幹壞事」,只有在未來3000年裏道歉,才有資格給別人「上道德課」。他不僅回憶自己兒時也曾在歐洲受到歧視,還尖鋭指出一些在卡塔爾等地區大肆賺錢的西方企業,也沒有保障移民勞工的權益。

摩洛哥世界新聞網站專欄作者哈曼(Jasper Hamann)在19日的評論文章中指出,那些西方報道中所提出的問題,都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且過去舉辦世界盃的國家也存在種種問題,例如日本對尋求庇護者的嚴苛政策、德國2008年舉辦世界盃時是歐盟最大温室氣體排放國、巴西大肆砍伐熱帶雨林等,但都未有如此大量負面報道。

他還諷刺道,對卡塔爾這波攻擊,大部分都和找到解決該國人權問題的方案無關,且一旦世界盃結束,西方政府對卡塔爾移民、女性、LGBTQ群體的權益又會置之不理。

11月22日,兩家英國媒體《金融時報》和「中東之眼」也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卡塔爾為何會被如此「針對」。後者指出,西方一些人,仍然抱着「東方主義」、「歐洲中心論」等陳詞濫調,對卡塔爾的指責虛偽至極,且充斥着刻板印象;前者認為,那些人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他們尚未就21世紀剩下的幾十年——一個老牌「民主國家」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新時代,做好準備。

除了輿論上的攻擊,西方主要國家領導人也集體缺席世界盃開幕式。在一些外媒報道中,他們同樣是出於對卡塔爾人權狀況的不滿而缺席。

2022年11月21日,QatarEnergy 與中石化簽訂了為期 27 年的買賣協議 (SPA),每年向中國供應 400 萬噸(MTPA)液化天然氣。(QatarEnergy官網)

鈕松則提出了另一個角度的觀點。他認為,本屆世界盃在俄烏衝突背景下舉辦,這場衝突導致歐洲出現了嚴重能源危機,歐洲國家迫切希望在中東地區得到彌補。

但是,中東地區產油國或天然氣生產國並沒有按照西方設定的劇本走。很多歐洲國家對卡塔爾施壓,卡塔爾也沒有太多正面回應,這自然引起西方不滿情緒。

鈕松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舉辦世界盃,西方國家自然會通過缺席開幕式的方式,適度對卡塔爾進行「敲打」。

「畢竟只是一場體育賽事,西方國家缺席並不會從根本上動搖其和卡塔爾之間的關係,說白了就是不給面子。」鈕松說。

卡塔爾已探明石油儲量達262億桶,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儲量25.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是歐洲重要的天然氣來源地。以液化天然氣為例,根據美國能源訊息署資料,2021年,歐洲有24%液化天然氣來自卡塔爾,僅次於美國的26%,高於俄羅斯的20%。

今年2月,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卡比(Saad al-Kaabi)表示,卡塔爾大部分天然氣產量都已經鎖定在與亞洲買家的長期合同中,即使與客戶協商,最多也只能有10%到15%的產量可以轉向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取代俄羅斯產能。

卡塔爾油田位置圖。(QatarEnergy官網)

身兼卡塔爾能源公司CEO的卡比10月18日再次發聲,表示卡塔爾正在努力擴大產量,但今冬不會把與亞洲買家簽訂的液化天然氣訂單轉移到歐洲,「給歐洲(天然氣)的量是早就分配好的」。

10月底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卡比批評了歐盟試圖為天然氣價格設置上限的做法,稱其「非常虛偽」,這與歐洲此前一直鼓吹的自由競爭規則相悖。

今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後,卡塔爾曾承諾不會轉移對歐洲能源供應。卡比在採訪中說,儘管卡塔爾至今仍堅守承諾,但「沒有什麼是永久的,我們有權自由處置自己生產的天然氣」。

路透社報道,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日前揚言,授予多哈世界盃主辦權是一個「愚蠢的想法,除了腐敗,沒有其他解釋」。

卡比11月21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他對哈貝克的言論感到震驚,這對兩國關係沒有好處。但卡比表示,卡塔爾能源公司與德國企業的合作不會受到政治言論影響,其談判是與公司展開而非政府。報道稱,哈貝克今年3月曾前往多哈,與卡塔爾就能源供應問題進行談判,有消息人士表示,德國和卡塔爾之間的談判,在合同期限和定價等關鍵因素上分歧很大。卡比在採訪中否認了這種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雖然缺席了卡塔爾世界盃開幕式,但國務卿布林肯卻在翌日(21日)抵達卡塔爾,展開了為期兩天的訪問。他此行主要目的在於參加美國與卡塔爾第五輪戰略對話。在22日記者會上,布林肯表示,美國歡迎卡塔爾承諾提高液化天然氣產量,「這將加強全球能源安全」。

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拜登今年7月出訪沙特,為求石油不得不一改「強硬」姿態,還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碰拳「示好」。然而,沙特所在的歐佩克+10月決定減產石油,拜登終被「出賣」。

美國總統拜登7月15日抵達沙特阿拉伯紅海城市吉達。圖為他在薩拉姆宮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碰拳。(AP)

對於卡塔爾備受爭議的外籍勞工問題,布林肯表示,這幾年卡塔爾在改善勞動法、擴大勞工權益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美國將繼續與卡塔爾合作,「更廣泛地加強勞工權利和人權」。

但另一邊,布林肯又含蓄批評了國際足聯禁止佩戴彩虹袖標的規定,「當我們看到對言論自由的任何限制時,這總是令人擔憂。」

《華盛頓郵報》22日評論稱,布林肯的訪問體現出拜登政府在卡塔爾問題上一種「艱難的平衡」,一方面礙於卡塔爾的人權問題,但另一邊,卡塔爾正迅速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一個「最有價值的合作伙伴」——擁有美軍在海外最大軍事基地之一的烏代德空軍基地,在阿富汗撤軍行動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了較為偏向美國的立場。

當地時間19日大熊貓「四海」和「京京」抵達卡塔爾。(央視新聞)

卡塔爾為何需要中國?

本屆世界盃另一大無法忽視的元素是中國。儘管中國男足再次無緣世界盃,但從世界盃主場館、裁判、周邊商品、贊助商到「最萌使者」大熊貓,中國元素卻無處不在。正如中國駐卡塔爾大使周劍所說,「中國貢獻」如滿天繁星照亮了這場世界盃。

11月21日,中石化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了一份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購銷協議,卡塔爾能源公司將每年向中國石化供應400萬噸LNG。路透社稱,這是LNG交易歷史上最長的協議。

卡塔爾是最早響應和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卡關係全面快速發展。兩國經貿務實合作已逐步形成以油氣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金融和投資為新增長點的合作新格局。自2020年起,中國成為卡塔爾最大貿易伙伴。

2022年11月21日,QatarEnergy 與中石化簽訂了為期 27 年的買賣協議 (SPA),每年向中國供應 400 萬噸(MTPA)液化天然氣。(QatarEnergy官網)

鈕松認為,卡塔爾作為一個小國,奉行的是平衡外交,試圖和中、美、歐、俄以及中東大國搞好關係,「因此,不能認為卡塔爾把對華關係置於優先地位」。

「但另一方面,卡塔爾發展需要一個能夠支持其搞建設的國家。美國更多是給中東地區帶來衝突和戰爭,歐洲則更傾向於和中東地區進行能源合作。想要搞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家現代化進程,還是得靠中國。」

鈕松認為,未來中國和卡塔爾之間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除了既有的能源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還可以在數字經濟、航空航天、文化等領域進行合作。王晉則提到,近年來卡塔爾足球進步明顯,中國足球可以多與之進行交流。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標題經香港01編輯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