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羅范椒芬:共產黨敢自我批判籲青年學習 冀公社科不忘初心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中國共產黨今年7月迎來100周年黨慶,內地慶祝活動如火如荼;在香港,「共產黨」三字過去較為敏感,但在國安法新年代下,中央駐港機構破天荒舉行「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強調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維護「一國兩制」。到底港人應如何處理與國家執政黨的關係?相信不少人都感興趣。
《香港01》訪問一系列本地政界人物、學者,暢談對中共的了解,以及共產黨和今日香港之關係。首集先訪問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談談她觀看內地以建黨為主題的劇集《覺醒年代》之心得,以及曾經推動教育改革的她,如何看待今日青年人對共產黨的取態。
羅范椒芬提到,中共建黨百年,最令她感到動容的事當數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她認為共產黨敢於自我批判和學習的優良傳統,相當值得現今香港青年人以至所有機構學習。她期望,新學年實施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能夠貫徹「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理念,持續地完善和撥亂反正,讓學生從根本地對國家歷史文化及執政黨提高興趣,加深了解。
中共建黨百周年.本地政界專訪系列之一

最欣賞鄧小平 對香港回歸最動容

羅范椒芬首先承認,自身是讀理科出身,原先對共產黨未作深入研究,不過自看了《覺醒年代》及《中國共產黨簡史》(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一書後,對黨的了解已有所加深。

談到百年歷史中最令其動容的事件,羅范椒芬當數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她說,自己一直有參與香港回歸工作,由董建華當選特首後出任候任辦公室主任,到於深圳出席臨時立法會會議等,很多事情都是親身參與,感受特別深,「回歸那晚滂沱大雨,眼見一支旗緩緩降下,另一支升起,國家的統一踏進一大步,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至於最為欣賞的中共人物,羅太答得很快: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她解釋,鄧小平經歷早年的革命生涯、文化大革命後,帶領中國走向富強改革之路,也是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人。

羅范椒芬接受《香港01》專訪,暢談對中共建黨百年,以及當今青年教育的意見。圖為她所閱讀的《中國共產黨簡史》。(梁鵬威攝)

心痛六四歷史 惟希望大家「放下包袱」

至於最令羅范椒芬感到傷感的,莫過於1989年的六四事件。這或許令人有點意外,特別是近年建制人士已避談六四,近期甚至有人稱「愈來愈接受當年天安門無死人的說法」。

羅范椒芬略帶感觸地解釋,曾翻查大量一手歷史資訊,包括當時報社的每日新聞摘要、多個渠道的網上資料等,認為事件起源確實是青年人為國家著想、不滿國家的現狀,只是後來有所變質,事件演化過程也相當曲折:「中國的青年學生,在現代的不同階段,都有大大小小的愛國運動。1989年民運開始時,相信許多學生也是見到社會不公義、貪污、民生困苦的情況,所以站出來抗議。只是很可惜,中間有少許變質吧,(北京當局)並非一開始就想鎮壓,其實也很想溝通。後來滲入一些可能的外國勢力,夾雜了很多意外等等因素,激化事件,最後才要動用戒嚴令。」

六四集會。(資料圖片)

羅太認為,回顧八九民運歷史,某程度會令人聯想到2019年反修例事件:「歷史是不斷重演的。其實很多青年人,出發點也是為社會好,我們也要去理解,從歷史中學習、避免一些事情再次發生。」她指,當時六四前後也傳出過不少誇張失實的資訊,例如有指李鵬「被槍傷」、吾爾開希和王丹等學運領袖的「死訊」等;現時社交媒體、資訊發達的年代,不實資訊就更多,她希望大眾從不同的角度搜集新聞材料,保持求真精神,仔細判斷真假才去傳閱。

2015年,羅范椒芬曾在電台節目說,國家對六四事件終會有「更咩」的說法。幾年過去,香港政治環境天翻地覆,羅太說確實希望有一個「更官方」的說法,她亦希望後世人評論六四歷史時,可以多一份同理心,設身處地想像如果自己是當時中國領導人,眼見全國各地抗議活動「星星之火」、懷疑有外國勢力滲入等,站在領導人的位置,會有什麼樣的考慮。

經過三十多年,我覺得我們也要放下一些包袱。就像文化大革命,官方也有總結,是領導的判斷錯誤。《中國共產黨簡史》一書中,鄧小平也引述毛澤東,說『如果人民認為我七分做得對,三分錯誤,我也覺得滿意』,所以他(中共)也會承認過往的錯誤。人是沒有完美的,政府也沒有完美。在這個意見紛紜的社會,人更加需要有同理心。
羅范椒芬
被建制派針對多年的高中通識科,新學年將改頭換面,並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資料圖片)

不接受「通識科是示威罪魁禍首」說法

羅范椒芬投身官場多年,最為人熟悉是曾任教育統籌局長和常任秘書長,任內力推教育改革,屬通識科主要推手之一,對青年教育甚為熟悉。近年社會政治氣氛緊張,通識科成為建制派攻擊對象,新學年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現時青年人屢被質疑國家民族身份認同感不足,要去認識國家的執政黨,更是無從談起。

羅范在訪談中表明,不會接受「通識科是罪魁禍首」的說法,但她認為通識科在執行過程中確實存在偏差,例如檢查教材方面做得不足,教師亦未必明白課程內容,有可能向學生灌輸個人想法,導致青年人對國家和共產黨認識不夠:「很多東西都變了,我也想教改不忘初心。我們希望向教師講解新理念,但回到學校他們未必知道怎樣實踐;IES(獨立專題探究)是希望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的能力,但後來也變質了,花的時間太長,變得考試導向,有些學校做得不太認真,那倒不如不要做。」

對於新的「公社科」,羅范椒芬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及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理念,「共產黨的初心是什麼?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祉,民族復興。」她指,任何機構、制度成立一段時間後,總會有些地方出現偏差,尤其是一個全新的必修科,最重要的是及時修正,回歸到最初的想法。

羅范椒芬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不接受「通識科是示威罪魁禍首」說法。(梁鵬威攝)

公社科需到內地交流 羅太:若只是走馬看花意義不大

羅太認為,「公社科」日後的成效,除了執行上要「睇得緊啲」外,要學生真正領略學習內容,仍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其一是讓學生近距離、親身感受國家歷史文化。她舉例指,任官期間曾經跟進一個由馬會資助、讓中六學生前赴內地交流的活動,據參加者反饋,效果其實不錯,「他們到圓明園(遺址)、盧溝橋參觀,聽列強侵略的歷史,再讀出自己是中國人的『宣言』,但那些學生很有信心地說『我有獨立思考,不會被洗腦』。教育就是要這樣,要touch(觸動)到他們的心,才可以持久。有一句說法:Teach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understand,有親身的經歷,才會深切地明白。」

「公社科」日後包含到內地考察交流,羅太認為,這要視乎交流的具體形式、內容深度,「回歸後(本港學校)也交流過無數次,但如果只是流於『走馬看花』式,意義其實不大。」

其二是以軟性方式,提高學生對內地、國家執政黨的興趣,羅太以自己為例:「我有興趣去讀中共黨史,都是因為剛看過《覺醒年代》,想去了解陳獨秀(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在正史上是怎樣的人。」她希望日後課程設計過程中,也會考慮一些較有趣味性的內容,讓學生真正「motivated to learn(有學習動力)」。

冀青年學習《覺醒年代》李大釗、陳延年

談到《覺醒年代》,羅范椒芬認為此劇相當值得推介,而且有兩名角色非常值得當今香港青年學習,其一是李大釗(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認為對毛澤東思想影響深遠):「他是知識分子,但也會走向前線了解民間苦況,和工人一起吃飯、包餃子,和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繫,用今日的言辭就是很『貼地』。他研究過各種理論後,發現社會主義最適合中國,當時胡適是希望全面西化,但李大釗會理直氣壯地堅持,繼續在最前線工作,為共產黨的理論打下很強的基礎。」

另一人是陳獨秀長子陳延年,羅太指,陳延年個性自強不息、堅持自力更生,精神可嘉;陳原先是無政府主義的信徒,但後來嘗試以此理念經營會社,發現無法維持,於是轉而認同社會主義。她認為,陳延年是經過思辯和實踐的過程,才決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絕非人云亦云,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也相當值得學習。

指「不民主就要推翻政權」想法絕對不能接受

港青對《覺醒年代》的興趣如何屬未知之數,但該劇有一段情節,確是可圈可點:第一集開首,陳獨秀與李大釗討論中國時政,提到袁世凱專權時,陳激動地表示:「愛國必須有立場,不能把愛國與效忠袁世凱混同起來」。

映照到今天,香港不少年青一代,自小對中國共產黨有所戒心,尤其對文化大革命、八九六四等歷史事件深感恐懼;亦有部分青年人認為,香港與北京在民主、自由等價值觀截然不同,無法融和,近年甚至有人提出「攬炒」主張。作為香港人,應該如何看待「愛國愛港」和「效忠現有政權」之間的關係?

羅范椒芬指,1915年的中國與今日中國不能直接比較:當時中國是封建社會,人民受到壓迫,連溫飽都成問題,和今日一些人口中的「爭取民主」是兩回事;正因如此,她認為大眾固然可以「不同意」執政者的一些做法並批評政府,因政府所做的事不可能永遠全對,但絕不可以談「推翻」、「奪權」:「不能說『我覺得香港不民主了,所以就要推翻它(政府)』,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6月12日,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論壇在港舉行。(梁鵬威攝)

坦言欣賞內地「民主集中制」

反而說到政治體制,羅太認為現時的中國實行的「民主集中制」,倒是值得欣賞。她指,民主的體現有很多種方式,要實踐亦須視乎社會基本因素,要弄清楚民主到底是一種形式,還是結果:「其實民主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生活,每個人的意見都能被聆聽。」

在這角度上,她認為「民主集中制」對中國來說是理想制度,「別人發表意見後,就要有集中的決定,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不能議而不決或因懼怕而不做。我以前也不明白,『民主』和『集中』怎樣並存呢?但其實這是指不同的階段,民主地聽意見,集中地作決定。」

▼共產黨成立百年 「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

+3

讚中共敢於自我批判 了解「一國」須先認識共產黨

羅范椒芬更明言,在當今政治環境下,港人更加需要多讀中共歷史,摘掉以往的有色眼鏡:「我們也是時候要認識共產黨了,尤其中國《憲法》開宗明義就是指明由共產黨領導。特別是現在強調『一國』,甚至是『一國』先於『兩制』這個關係,更加應該要多認識。」

她續指,任何政黨均有可能犯錯,但至起碼以其讀過的中共黨史,中共十分願意每隔一段時間便檢討過去,每屆三中全會除總結政績外,也有自我批判的部分,檢視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如果你深入理解共產黨,其實也會發現他們有很多優良傳統。當然,任何黨也不可能全對,美國的共和黨也出了個特朗普吧?任何的制度、機構,時間長了一定會有一些東西出現變化,但也可以撥亂反正。」

訪問進行之時,6月12日的「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論壇」仍未進行。羅太說沒有報名參加,因自身已花很多時間閱讀書籍了解共產黨,笑言:「活動名額就留給其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