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丨教育界選民人數大跌98% 葉建源:教師難再反映訴求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9月舉行,選委會昨日(18日)發表臨時投票登記冊,在選舉改制之下,原本由個人票組成的教育界現變為團體票,令上屆有約8萬選民的選民基數,大跌98%至只有約1700名選民。
教協副會長、前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形容今次調整為倒退,指教師本身無法參與選舉難以反映訴求,料不少學校都由業外的校董會主席、校監擔任學校代表選民,「作為教育界的選舉本身已被沖淡不少。」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整個選舉改制目標就是將激進反對派選民的影響力減少,而增加團體票、配合多數為愛國愛港團體的選民,就能達到有關目的,強調中央改變遊戲規則的目的清晰,「無咩隱瞞」。他指,今次改制調整部分專業界別的個人票,以團體票取而代之,但只修改選委會組成,立法會選民則未有改動,更反映選委會的重要性。

+3

葉建源表示,當選舉改制將個人票改為以學校為單位投票時,已肯定是倒退,認為如此巨大選民跌幅下,教師本身無法參與投票,加上不少學校可能由業外的校董會主席、校監等作為代表,料亦包括作為辦學團體的宗教、慈善團體,日後將難以反映教師業界的訴求。

他認為日後這些選舉很難再代表業界本身,亦削弱了市民在選委會的參與,只做到加強控制投票的效果。

劉兆佳表示,改制後的選委會有份負責選出立法會議員及行政長官,故將專業界別的個人票調整為團體票的舉動,反映選委會比立法會選舉的重要性更大。(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劉兆佳:減少激進反對派選民影響力目標清晰

劉兆佳則指,整個選舉改制的目標就是實現「愛國者治港」,令反中亂港者不能進入管治架構,把激進反對派選民的影響力減少就是其中一個方法。他指,在增加團體票的現況下,配合多數為愛國愛港團體的選民就能達到有關目的,強調中央這舉目的清晰,「無咩隱瞞」。

他又提到,改制後的選委會有份負責選出立法會議員及行政長官,故將專業界別的個人票調整為團體票的舉動,反映選委會比立法會選舉的重要性更大,因為要確保選委會由愛國者所主導,擔當整個體制的重要角色,更要推動行政及立法的合作。他舉例指,會計界及法律界都在選委會改成團體票,但立法會選舉仍保留個人票。

劉兆佳分析指,過去選委會組成如果保留下來,反對派或有能力推舉自己的特首候選人,即使不行,過去亦曾出現建制派候選人爭取反對派支持的情況,而這兩種情況在改制後都不復存在。他不認為今次調整是為了增加安全系數,而是為了配合「一國兩制」設立的目的下,選舉制度設計亦要令得出的結果有利於「一國兩制」實施,而且不講求西方民主的準則。

蔡子強認為,選民基數大跌反映中央希望將行政長官選舉百分百掌控。(資料圖片)

蔡子強:選民大跌反映中央掌控選舉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選民基數大跌是選舉改制造成的必然結果,反映中央希望將行政長官選舉百分百掌控。

他稱,由改制第一日起已能預期選民基數會大幅下跌,因為不少界別都由個人票轉為團體票,而由於專業界別的個人票本身並非北京可以掌控,所以將有關界別的個人票改為團體票,再在名單推介特定的專業團體,故今次選民名單當中,似乎排斥了不少泛民組織,又新增了不少「奇形怪狀」的組織。

他表示,中央對於過去無法百分百控制特首選舉有擔憂,之前兩次選舉都有不確定性,例如前特首梁振英宣布不連任之前,不少商界似乎都支持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競選;2012年梁振英與唐英年、民主黨何俊仁三人競選,又有機會出現漁人得利的局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