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收成期」農夫黃如榮憂慮下一代未來 棄12載農田移英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一家四口從香港遠赴英國,放下用了12年親手建立的農場,跳出舒適圈到陌生地方由零開始打拼。原本在港經營「歐羅有機農場」的有機農夫黃如榮(阿Wing),剛在倫敦周邊城市安頓下來,形容一切是「摸著石頭過河」。
農夫也移民,黃如榮說,對落腳地的認識,只有廿年前因工作關係,短暫逗留的兩日一夜,那走馬看花的印象。在港土生土長,突然連根拔起,放下那一片曾投入汗水及心血的農地,黃如榮坦言,近年社會籠罩的無力感、對下一代未來的憂慮,逼使著他放棄「收成期」,帶著不捨離港,期望先在異鄉建立「歐羅有機農場」分部,續推「本地人食本地菜」。

在元朗大江埔村田地長大的黃如榮,12年前放棄電子廠總經理的高薪厚職,跑回新界的「老家」種菜。別人眼中是日曬雨淋的苦差,他卻覓地建立「歐羅有機農場」,原打算下半生就植根於此。農場命名「歐羅」,既是入行前提醒自己「向錢看」,要維持可持續發展,不能只顧理念;同時希望推動「歐羅有機共同體」,集合小農力量,築成獲社會重視的農業,提升議價能力,才能改變農夫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的困境。本身有擔任城大跆拳道總教練的他,訂立目標後就向前衝,不易談「放棄」二字。

去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低氣壓籠罩下,不少人話題離不開「移民」。黃如榮為兩個正就讀中學的兒子將來,太太當時提出,不如離開香港展開新生活。是去或留,是家庭還是事業,成艱難抉擇。黃如榮以香港為家,相信自己農二代的身分、曾任企業管理層,具開拓市場及營銷經驗,更有潛力推動香港農業發展,但突然被家人請求放棄一生目標,感覺就如被罰停賽。

思考了兩周,抉擇時間到,他還是要作出取捨,「會唔捨得,但決定得好快......農業可以有好多人去推動,但家庭角色方面,爸爸就係爸爸,如果唔能夠維持家庭角色,邊個可以幫你?當家人希望得到你嘅支持,係咪仲要堅持自己覺得重要嘅嘢?」他慨嘆道。

黃如榮當年放棄高薪厚職,跑回老家種菜,氣得媽媽與其冷戰了一個月。今次他選擇移民,在外國由零開始重新打拼,媽媽沒有反對,母子二人臨別一聚,或成最後一次。(資料圖片)

離開舒適圈 踏上英國旅途

數天內把樓賣了,把農場「心血」交托家人,去年底踏上遠赴倫敦的旅途。是決斷,也包含滿滿的不捨。「政府施政、生活環境已經唔可以令我哋開心生活,大人容忍度好高,好多嘢可以承受;但明明唔認同嘅嘢,要小朋友接受,作為家長好難教育。唔想灌輸錯誤觀念,亦無辦法再妥協,唯有作出改變。」他說,過去種種表達方式都得不到政府正面回應,無力感早已油然而生,不禁問自己「當社會腐爛到咁,可以點救?」最終選擇「用腳投票」移民他國。

這次移民,有著父親當年背負一家人的希望,從潮州來港冒險的影子。黃形容今次移民為冒險,意味著要「連根拔起」,成為家族的「先頭部隊」,鼓起勇氣離開舒適圈外闖,他日在港家人需要支援,也有個照應。決定得灑脫,但這位硬漢最不捨還是85歲的母親,今次一別,未知能否再聚。

一家四口循過渡准許證「Leave Outside the Rules(LOTR)」入境英國,只有黃如榮曾遊此地,但記憶仍停留在20年前短暫的商務之旅。移民前,他主要靠在網上搜尋資料,在異鄉先要適應當地語言、天氣、生活文化、教育制度等。

他笑言,兒子適應力強,已融入新的學習環境,自己反而要多聽一點新聞學英文,生活上未感被標籤為新移民,「所有生活細節都係適應問題,可以自己轉變到,但香港大環境我哋改變不到,相對上輕鬆啲」。

▼移居英國 建立都市農場▼

+11

農業亦可打國際線

安頓後,黃如榮嘗試把老本行帶到英國,建立「歐羅有機農場」海外分部。他先在家後院開闢試驗場,種植小唐菜、生菜、椰菜等熟悉的品種,先了解當地天氣、生態環境及品種的差異性,倘成功便把模式「複製」,著手推銷,為其他都市人的後院、閒置空間改建成有機蔬菜種植場,提升自給率,冀5年內有自己的農場。

他說,英國大部分蔬菜以進口為主,倘都市人也分擔生產者角色,增加對農產品認識,或能改變以往只顧價錢、外觀、追求產量的想法,提升對食物及農夫的尊重,帶動「本地人食本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