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由阻教改大山到聯繫林鄭月娥 20年如何由又傾又砌變被指毒瘤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內地兩大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7月30日分別發表評論文章,炮轟全港最大工會、有逾9.5萬會員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是「毒瘤」,教育局隨即在7月31日宣布,決定終止教育局與教協的工作關係,斥教協以教育專業團體作為包裝,實際上推動政治倡議,在「社會動亂事件」中未有加以教導及勸止師生。
教協「起家」是為爭取教師利益及尊嚴,到其後成為最重要的教育團體。2000年政府推出教育改革,教協連番反對,成政府眼中的阻教改三大山之一;教協在2006年推倒教統局常秘羅范椒芬,不過其後在孫明揚局長時期,雙方關係有改善,到2012年爆發反國教風波才再下滑;不過到林鄭月娥上場「破冰」,大增教育經常開支50億元,主要是建基於教協建議。但一場反修例風波,即扭轉一切局面。

教協創會起源:港英政府擬削文憑教師入職薪金

教協定位包括教師工會、教育專業團體及社會團體,除了為教師爭取合理權益,亦矢志推動教育改革,促進社會的民主、公義和進步。教協目前有95,000名教育專業同工會員,涵蓋官立、津貼、私校老師、行政人員及校長等教育工作者,是本港教育界重要代表組織。

司徒華是教協創會會長。(網上圖片)

教協始於1973年的文憑教師薪酬運動。當時港英政府宣布削減文憑教師入職薪金,將教師薪級與公務員脫鈎,引起全港教師怒吼。在教師錢世年召集下,十多個教育團體組成「香港教育團體聯合秘書處」,司徒華接棒號召教師遊行,升級至全港教師大罷課,最終港英政府放棄降低文憑教師起薪點,更令頂薪點升級,而教協亦正式註冊為職工會。

教協按《職工會條例》註冊工會,協助會員跟進權益個案,創會以來與政府關係頗為「微妙」。教協會長馮偉華在2018年撰文時,曾形容教協身兼教師工會、專業團體及民間組織三重角色,「必須與政府互動,既要組織抗爭、施壓,也要遊說、協商,也會善用體制,爭取改變。」

董建華年代,教協雖力抗小學縮班殺校、反對廿三條立法,但仍會應邀與董建華會面。(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董建華年代由有互動變阻教改大山

馮偉華回顧香港回歸以來,教協與歷屆政府的關係時,直言在董建華及曾蔭權執政時,亦曾抗爭及談判協商,但「與政府和教育局保持互動,間亦有釋出善意,維持良好關係。」

相傳在董建華年代,梁錦松擔起「教改」時,曾批評教協、教育署和教會辦學團體是阻礙教育改革的「三座大山」;另兩座大山為後來被局署合併的教育署及教會辦學團體。當時教協率先反對教師語文基準試,斥教改為教師製造壓力,關係一度對立。

2003年李國章:教協是推動教改重要夥伴

馮偉華憶述,董建華在任時,教協雖力抗小學縮班殺校、反對廿三條立法,但仍會應邀與董建華會面。2003年,時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更出席教協30周年活動,更形容教協是「政府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夥伴」,期望雙方未來繼續加強合作,為香港教育努力。其時教協會張文光與李國章及常秘羅范椒芬「明打暗傾」,最終教育改革方案終拍板。

羅范椒芬在2006年初評論教師自殺失言,教協發動大示威,要羅范椒芬落台,結果同年10月,她被任命為廉政專員。

而在曾蔭權年代,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與教協關係不俗,他任內除了出席2008年教協35周年慶祝酒會;教協使用多年、去年底港府突要求收回的將軍澳欣明苑教育中心,亦是時任局長孫明揚支持教協承租的。

吳克儉上任爆國教風波 教協屢促下台

直至梁振英上任,吳克儉接任局長當年(2012)已爆發反國教風波,數以萬計市民上街遊行,最終政府擱置課程指引。吳克儉多次被批不熟悉教育政策,更在立法會討論TSA時去了日本旅行,教協公開要求下台。馮偉華2018年回顧教協與歷屆政府關係時,形容吳克儉是「無能」局長,「刻意邊緣化教協,我們與政府也再無協商的空間」。

2018年5月19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教協成立45周年酒會。(資料圖片 / 吳鍾坤攝)

林鄭月娥上任即增50億經常開支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甫上任即公布50億元教育經常性撥款大計,迅速落實首筆36億元教育開支,當中不少如改善班師比、減少合約教師,都是滿足教協訴求。林鄭月娥2018年更出席教協45周年酒會任主禮嘉賓,一度被視為教協與政府「大和解」及「破冰」。

2017年教協舉辦特首選舉論壇,三名候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胡國興均有出席。(資料圖片 / 梁鵬威攝)

馮偉華2018年曾形容,林鄭回應了不少教協訴求,「不再視教協和前線教師的意見如糞土」。惟馮偉華亦重申,教協作為民主派一員,在歷史課本爭議、傳聞通識課程改動等未能回應民意政策上會持續發聲,繼續向政府施壓,「要求停止違反良知、違反公義的行為」。

反修例風波成轉捩點

自2019年反修例風波,教協多次炮轟港府,包括4月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參與民陣反修例遊行、製作《逃犯條例》小冊子,6月發聲明批警方濫權、呼籲教師「罷課不罷教」,在學校課堂以客觀原則向學生解說事態發展,讓學生表達看法、發起教育界聯署等,並呼籲政府回應五大訴求,以修補社會撕裂。至教育局接獲269宗教師涉專業失德投訴,先後4人被「釘牌」,教協亦有協助被投訴教師。

教協會員每年9月續會

教協成立接近半世紀,自創會時已設權益及投訴部,為同工爭取權益,至今每年平均處理逾3,000個案。教協其後回應教育局終止工作關係一事時,直言近年教育局與教協工作會議已大為減少,對教育局拒絕與教協來往感失望及遺憾。教協認為,即使意見分歧,但教協一直在保障職工權益及完善政策扮演正面作用,若政府單方面決定斷絕來往,是教育界的損失。

教協會籍一年為期,每年9月須重申繳費續會。教協有提供學術活動、購物福利,每年十期《教協報》等;另為有需要會員提供免費義務法律諮詢及免費平安書,惟會章列明會員法律支援不可與故意失職或觸犯刑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