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何灼林涉忽視藥物副作用 三度修改醫療紀錄 判除牌6個月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西醫何灼林涉於2012年3月,為甲亢病人陳女士處方卡比馬唑(NeoMercazole),在她出現副作用時未有及時安排停藥,併發無顆粒性白血球症(agranulocytosis),即血液中白血球顆粒球嚴重不足。陳因持續發燒、喉嚨痛及呑嚥困難等症狀留院約4周,期間曾被診斷為敗血症。
就陳的投訴,何遞交她的醫療紀錄到醫務委員會,被發現曾作出3項更改,包括加上「已解釋疾病及可能副作用」及「停藥」字眼等,企圖隱瞞過失。
醫務委員會今(9日)就案件展開紀律聆訊,研訊小組裁定四項專業失當控罪成立,判除牌6個月。

西醫何灼林裁定四項專業失當控罪成立,判除牌6個月。(李恩慈攝)

女病人眼睛紅腫及說話困難 留院一個月

案情指,當時37歲的病人陳女士於2012年3月19日,因甲狀腺問題到何灼林診所求醫,確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獲處方卡比馬唑(NeoMercazole),劑量為每顆5毫克,每次2顆,每日3次,服15日。3月26日,陳女士覆診時出現紅眼症狀及輕微流鼻血。

4月10日,陳女士如期覆診,並向何灼林反映出現呼吸困難、皮膚敏感痕癢及心跳加速,獲增加藥物劑量至每顆5毫克,每次3顆,每日3次,服2周。陳於4月14日發燒,並向其他醫生求診,惟仍然持續發燒、喉嚨痛及流牙血。她在4月20日再向何求醫,獲處方抗生素,沒有安排停藥。

4月21日,陳女士因持續發燒、喉嚨痛及呑嚥困難,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醫,其後更出現眼睛紅腫及說話困難等症狀,確診甲亢和藥物引發的無顆粒性白血球症(agranulocytosis)。她後來在內院病房留院約3至4周,期間曾被診斷為敗血症,至6月14日方出院。其後她需繼續在威院的門診覆診。

辯方律師(前)求情指,何灼林(後)已年屆79歲,自身有健康問題,仍然希望幫助已服務多年的長期病人。(李恩慈攝)

醫療紀錄加三項資料

就陳女士的指控,何灼林於2016年12月遞交她的醫療紀錄到醫委會,後來在2017年5月補充資料時作出3項更改,包括在2012年3月19日頁加上「已解釋疾病及可能副作用」字句,以及在2012年4月20日頁刪去「4月10日(服藥)兩周」紀錄,並加上「停藥」和「觀察」字眼。

四項專業失當控罪包括處方卡比馬唑(NeoMercazole)給病人前,未有清楚說明其副作用及潛在併發症;當病人出現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症狀,即發燒和喉嚨痛時,未有建議她停藥;其後未有妥善檢查及控制病人的症狀;以及在未有合理原因下修改其醫療紀錄。何灼林沒有反對控罪,研訊小組裁定四項控罪均成立。

何灼林行醫逾50年首被投訴

辯方律師求情時稱,何灼林在緬甸出生並完成醫學學位,於1969年來港執業,並在公立醫院工作至1982年轉為私人執業,行醫逾50年來首次收到投訴。他已年屆79歲,自身有健康問題,仍然希望幫助已服務多年的長期病人。

醫委會判何灼林除牌6個月。(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研訊小組主席:病症雖然罕見但可致命

辯方律師續指,陳女士出現不良反應後,何灼林曾經用電筒照陳的喉嚨,又檢查她的頸部和淋巴,但明白做法不足,在犯錯後感到非常後悔。他坦言,病人花了接近兩個月才完全康復,希望對病人及醫委會誠懇道歉;何已經深切反思,並繼續熱衷學習,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辯方律師又呈上5封求情信,何灼林的舊同窗稱讚他勤奮、善良、細心,經常願意協助同事和朋友;亦有病人表揚他「診斷精明,準確細心,耐心跟進,詳細解釋」。

研訊小組主席鄧惠瓊認為案情嚴重,引述專家證人意見指,藥物引致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的情況雖然罕見,但可以致命,應事先清楚通知病人;當病人出現無顆粒性白血球症狀,應及時停藥和驗血檢查,稱何灼林的表現不理想;加上他擅改病歷,企圖誤導醫委會和掩蓋犯錯,行為不誠實。為保障公眾對醫生的信任,她認為不適合緩刑,判除牌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