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媽身教女兒可持續消費 利用二手平台助人助己 周末沙灘撿垃圾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近年越來越多人注重可持續消費,有港媽便以身教形式,生活上付諸行動,教導女兒。育有兩女的阮太分享,平日會自製麵包、雪糕,「少啲添加劑,小朋友都健康,平時出去買麵包,又會比好多個膠袋」;亦會利用轉贈二手物品的平台,助人助己,周末則會一家參與義工活動,到沙灘撿垃圾。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鄧家棟老師則指,設計常識科課程時,亦會加入可持續消費概念,讓高年級學生理解,消費時要了解商品的「前世今生」。

為加強公眾認識,消委會舉辦「2038地球人計劃之可持續消費旅程」,對象為小四至小六的學生。參與同學之一、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小六學生阮子柔說,其中一個任務是,要在家中找多餘的物品,結果找到不用的文具、圖書、玩具。阮分享,以往原子筆沒墨水、壞掉時,或輕易扔去,但現在明白只要多花心思,「壞咗都可以維修」。

子柔分享,以往物件壞掉或破損或輕易扔去,但現在明白只要多花心思,「壞咗都可以維修」。(羅君豪攝)

自小關心環保,原來與家庭教育有關。子柔媽媽說,近年看過不少講述生態氣候變化的短片後,有感人類消費行為影響地球,遂在生活上多加注意。飲食方面,她會自製麵包、雪糕,「少啲添加劑,小朋友都健康,平時出去買麵包,又會比好多個膠袋」;至於日常用品,她指家中嬰兒床架、嬰兒衣服,都是朋友轉贈。

(羅君豪攝)

她分享,家中一部兒童單車,自大女長大後,便傳給細女用,但二人如今已長大,「雖然用咗8年,但都仲係好新」,便在社交平台發帖,將單車免費轉贈出去,很快便有人認投。她則以400元,向一個專做維修的伯伯購入二手單車,「可以調較高低,變咗我哋3母女都可以踩」。子柔媽媽認為,在環保方面,身教好重要,令子女明白「無用嘅嘢唔好買」,周末亦會一家到沙灘撿垃圾,「與其帶佢去掘蜆,不如帶佢去做義工。」

子柔媽媽認為,在環保方面,身教好重要,令子女明白「無用嘅嘢唔好買」。(羅君豪攝)

該校老師鄧家棟指,設計常識科課程時,亦會加入可持續消費概念,尤其是讓高年級學生理解,消費時不止考慮價錢、耐用,更是要了解商品的「前世今生」,教導公平貿易、碳足印等。他說,除了戶外考察活動,讓學生親身接觸大自然,亦會向同學播放海龜、海洋污染等片段,「係一個衝擊,知道對生活有直接影響。」他有感現今物質環境豐富,「好多小朋友物資充足,一啲都唔珍惜」,經過教育後便懂得反思。

負責老師鄧家棟(左)指,設計常識科課程時,亦會加入可持續消費概念。(羅君豪攝)

消委會6月15日發表題為「可持續消費 知行融樂–消費行為追蹤研究」的報告,以監察消費者對於可持續消費的態度和行為的轉變情況,並審視可持續消費於本地及海外的最新發展,今日則會聯同中大商學院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合辦可持續發展會議,進一步與不同的持份者探討及交流未來有關可持續消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