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學家講座|神舟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發展航天發掘稀有資源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內地航天科學家團隊進近日訪港,部分專家今明(23及24日)兩日,經中聯辦安排到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演講。其中理工大學今日上午舉行「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首場由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主講,題目為 《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

+3
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巡視器成功着陸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示意圖/北京日報)

YouTube直播由理大提供

理大講座首場由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主講,題目為 《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羅君豪攝)

理工大學多年來參與國家多項太空探測任務,由團隊研發的技術,參與登陸月球及火星行動,校方今明兩日舉行三場「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公開講座。

首場由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主講,題目為 《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另外兩場於明日舉行,分別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及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主講,題為《仰望星空 北斗璀璨》及《築夢月球舒廣袖》。

理大首場航天講座今早十時舉行,由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主講,題目為 《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

「嫦娥五號」取得兩公斤月球土壤 部分在港展覽

戚發軔表示,過往50多年,中國從一無所有,發展成航天大國 ,過去一年有多個航天任務創舉,包括將「天問一號」發射到火星、「嫦娥五號」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等,反映內地穩步實現探索宇宙,建設航天強國。

戚發軔指,世界各國關注航天技術,國家主權延伸到太空,強調沒有航天成就,就沒有話語權。他續指,地球資源緊張,如煤與碳只能用約100年,故要發展航天技術,發掘更多稀有資源。他又透露,「嫦娥五號」取得的兩公斤月球土壤,部分會帶到港展覽。

歡迎本港年輕人參與航天任務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架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戚發軔憶述,當年正值沙士肆虐,準備過程承受壓力,團隊為免染疫,須留在航天城工作,直至任務順利完成。不過,他指,最深刻是1962年,有份參與研制的第一顆導彈「東風二號」,因地面實驗不足,發射失敗,但汲取教訓後,再接再厲終成功。

被問到本港年輕人能否參與航天任務,他指,中國航天事業需要各方各地年輕人參與,今次代表團部分人在港畢業,認為只要對航天工程有熱情及投入,均一律歡迎參與。

至於內地未來航天發展目標,他稱,目標是在月球建立基地,讓航天員成功登月,到火星取樣本到地球等。

「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首場將於理大舉行。(資料圖片)
港大將一連兩日舉行「馳騁大航天時代 - 與國家航天工程科學家現場交流」。

港大今起一連兩日在本部大樓陸佑堂舉行「馳騁大航天時代 - 與國家航天工程科學家現場交流」。今日下午由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舉行題為《九天攬月》講座;明日上午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發表題為《長征火箭與中國航天》講座,以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講解《天問一號的探「火水」之路》。

港大的宣傳稱,近年中國航天發展有目共睹,三期探月工程、長征系列火箭任務及首次火星探測均取得成功,有幸邀請到三位專家親身到場分享,並與現場觀眾展開面對面交流,以啟發大眾對航天科學的興趣。報名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