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對盤尼西林過敏人士被錯誤標籤 港大團隊創「去標籤計劃」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港大醫學院發現本港2%人口被標籤為B-內酰胺(B-lactams)類藥物敏感,包括盤尼西林,惟經過正式過敏評估後,90%病人被錯誤標籤對盤尼西林過敏。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風濕及臨床免疫科主管兼臨床助理教授李曦表示,若病人因此改用其他藥物或治療方法,或會增加死亡風險、住院治療時間及醫療費用,亦會導致細菌出現多重抗藥性。

有見及此,李曦領導研究團隊於2019年開展「香港藥物敏感去標籤計劃」(Hong Kong Drug Allergy Delabeling Initiative, HK-DADI),由免疫科護士為疑似盤尼西林敏感患者作「低風險」或「非低風險」評估及分流,再進行過敏測試,最快半日即可移除「盤尼西林敏感」的標籤。研究中有312名病人接受評估,280名病人被成功移除標籤。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風濕及臨床免疫科主管兼臨床助理教授李曦醫生(左)及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資深護師郭雪琪(右)介紹「香港藥物敏感去標籤計劃」。

每50人就有一人被界定對B-內酰胺類藥物過敏

李曦表示,本港大約每50個港人就有一人被標籤為對B-內酰胺類藥物過敏,包括盤尼西林。但實則90%病人對盤尼西林「係完全無事」。他指診斷出錯、小時候過敏但長大後「好返」等均為錯誤標籤的成因,惟本港缺乏免疫及過敏病科醫生,往往「唔會特登再check(檢查)返(標籤出錯)」。因此累積不少錯誤標籤。

他說:「係我哋醫生角度,盤尼西林永遠係差唔多數一數二最常開嘅藥」,屬於第一線的抗生素藥物。若出現不正確的盤尼西林過敏標籤將好危險,有些病人本身十分需要盤尼西林抗生素,但標籤卻「鎖住用唔到」,導致醫療效果不太理想,延長住院時間,更甚者或會增加死亡風險。此外,若過度使用廣譜抗生素亦會導致細菌出現多重抗藥性。

,本港大約每50個港人就有一人被標籤為對B-內酰胺類藥物,包括盤尼西林出現過敏。但實則90%病人對盤尼西林「係完全無事」。(GettyImages/視覺中國)

李曦領導研究團隊於2019年7月展開「香港藥物敏感去標籤計劃」,計劃已於2021年12月結束。醫管局港島西醫院聯網資深護師郭雪琪表示,免疫科護士以電話問診形式為疑似盤尼西林敏感患者,作評估及覆查病歷,並根據港大醫學院指引將患者分流為「低風險」或「非低風險」。如有休克性過敏、血管水腫、上呼吸道過敏等屬於「非低風險」,而家族史對盤尼西林過敏,或患者曾用過但出現輕微頭痛、皮疹等症狀被歸類為「低風險」。

郭提醒,有三類人士不適合此計劃,包括懷孕、四星期内服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的病人、現在出現敏感情況的病人等。

她又指,若患者被分類為「低風險」,將安排在日間中心接受皮膚測試,然後等待20分鐘。若結果呈陰性,就可服用已被稀釋的盤尼西林藥物,再觀察病人一小時,檢查其有沒有出現過敏、呼吸困難等情況。如患者沒有其他特別反應,就能安全離開日間中心。整個過程僅需約1.5小時。

她指,護士亦會監察患者是否出現滯後反應,因此會在48小時後打電話跟進患者身體反應,患者亦會在該星期安排到門診,屆時護士再次檢查病人的滯後反應,同時會告訴患者標籤會於醫管局內聯網移除,亦會發出醫生信證明該名病人已成功移除標籤。

研究已評估312名患者,當中280名患者被成功移除標籤。在測試期間或之後,沒有患者出現嚴重或全身不良反應。此外,63名患者移除盤尼西林敏感標簽後,能在平均10個月內重新使用盤尼西林。

研究成果己於學術期刊《過敏及臨床免疫學雜誌 :實踐》(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Immunology: in Practice)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