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最低工資骨氣論」再被批不當 學者:或令羅致光一肚氣

撰文:凌益琛
出版:更新:

最低工資將於今年勞動節(5月1日)起上調至時薪40元,被形容可能低於領取綜援人士的實際受助金額,引發左翼和右翼群起攻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1月14日)便回應指,打工仔上班並非只為賺錢,很多人很有骨氣寧棄社會福利。但有關言論引起更大爭議,繼上周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公開批評孫玉菡「以偏概全」、「令人失望」後,再有學者在報章撰文反駁孫玉菡的「骨氣論」,認為其將社會福利與骨氣混為一談,實際上是鞏固綜援等社會保障在主流社會中的負面標籤,絕非勞福局長應發表的言論,「會令上任勞福局長羅致光一肚氣。」

根據政府統計,本港約有1.43萬名低薪工人只領取最低工資水平的37.5元,大部分人主要從事清潔、保安、零售等工種。(資料圖片)

孫玉菡骨氣論不當
或令羅致光一肚氣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社會科學、人文及設計學部講師李峻嶸發表《最低工資骨氣論不當 工資何謂「過低」不清晰》一文,回應近日關於最低工資的爭議。

李峻嶸表示,「最低工資低過綜援」一說引起左翼和右翼的關注:對右翼而言,福利意味「養懶人」,所以當最低工資可能低於綜援,他們就認定是政府鼓勵大家做「懶人」;對左翼而言,現行綜援制度則無法令人過真正有尊嚴的生活,不但嚴重壓迫僱員,而且賤視打工仔女的勞動價值。在他看來,孫玉菡的「骨氣論」是對右翼的回應。

「但我懷疑,孫局長這番言論,會令上任勞福局長羅致光一肚氣。」李峻嶸引述羅致光於2021年2月14日發表的網誌,指羅自言「每次聽到這些語帶侮辱領取綜援人士的說話都有些『火滾』」,藉此澄清不少人對綜援領取者的誤解。李峻嶸解釋,「領綜援者不一定無業,更何况一個人無業或者收入不足,往往跟骨氣和是否勤力無關」,而且一個人對社會有多少貢獻,亦不能單以有沒有參加勞動市場來判定,例如那些任勞任怨的無酬照顧者,正正也是在付出勞動力,並且為社會創造重要的價值。

將社福與骨氣混為一談
無就「過低」下任何定義

李峻嶸就此批評孫玉菡,「將社會福利與骨氣混為一談,實際上是鞏固綜援等社會保障在主流社會中的負面標籤,絕非勞福局長應發表的言論。」

至於孫玉菡形容「綜援是用嚟兜底所以不應拿綜援與最低工資比較」之說,李峻嶸也指出,最低工資要兜的「底」,不是兜生活質素的底,而是兜出售勞動力時所得到時薪的底,不過,「這個『底』應如何釐定呢?兜這個底又是要達到怎樣的效果呢?」

例如根據現行機制,最低工資金額先由最低工資委員會提出建議,再交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然而,整個過程都在壓低最低工資,而且就算翻閱早前出版的《最低工資委員會2022年報告》,最低工資委員會根本沒有就何謂工資「過低」嘗試下任何定義。他建議特區政府實行最低工資的一年一檢,並藉著檢視好好檢討何謂「過低」。

「最低工資」生效以來為人詬病水平偏低,就算即將上調至40元,但仍少於二人家庭的綜援水平。對此,孫玉菡曾經回應指「綜援是社會用作『兜底』的保障系統,不能與最低工資比較」;他更認為「上班不止為了賺錢,上班對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健康都重要,香港很多人很有骨氣,寧願工作,不想拿社會福利」。言論引起廣泛批評,樂施會總裁曾迦慧上周曾撰寫《回應有關最低工資的迷思》一文,駁斥孫玉菡的「骨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