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十九歲的我|中立被狙擊 翁子光相信張婉婷:追罵等於人格謀殺

撰文:凌益琛
出版:更新:

歷時10年製作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因拍攝倫理爭議暫停公映,導演張婉婷成為眾矢之的。在網絡批鬥聲中,《正義迴廊》監製、《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今日(2月8日)撰文談及「紀錄片倫理」,表示「始終選擇相信張導」,又謂「追罵等於人格謀殺」,並感慨如今連說一句中立說話也會遭受網絡狙擊。

歷時10年製作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因拍攝倫理爭議暫停公映,導演張婉婷成為眾矢之的。(陳順禎攝)

憶吸毒者紀錄片爭議

《給十九歲的我》榮獲第29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上周四(2月2日)正式上映。電影早於去年9月優先上映,坊間普遍正評,認為極具教育意義、觸發觀眾反思;及後主角阿聆控訴製片方不尊重其反對公映意願,張婉婷隨即暫停公映。事件引起全城關注,翁子光也在報章撰文,分享對《給》片所引伸「紀錄片倫理」問題的看法。

翁子光憶述2007年拍攝吸毒者紀錄片《被遺棄的針筒》的一段小故事。導演何穎賢本身是社工,希望紀錄吸毒者的故事,引發社會關注。完成小部份拍攝後,作為監製的翁子光參加一場投資會,並且播放一些展現當事人吸毒細節的片花,結果引發不少非議。

敬而遠之VS引起興趣

「在我的角度,這些畫面是警世的。」翁子光解釋,因為吸毒畫面是受訪者精神狀態的呈現,就算倒睡在髒亂不堪的廢墟當中也是身不由己,而他相信正常人觀看之後一旦產生生理不適反應,就會對毒品敬而遠之。翁子光還說,受訪者和製作團隊理念一致,「就是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去警剔毒品的禍害,以至引起大眾對誤入歧途者的關愛。」

「你們怎麼知道你們表現這些畫面,不會引起大家吸毒的興趣?」一位日本NHK電視台的老職員隨即「教訓」他們。翁子光則反問:「你怎能保證沒有觀眾,看了你們國家的電影《大逃殺》和《告白》之後,萌生了感覺殺人很好玩的念頭呢?」對方無言以對。

《風再起時》與主流觀眾期待的港產「動作猛片」有所出入,但是一部賦香港情懷的言情歷史電影。(《風再起時》微博圖片)

道德界線綁架創作初衷

翁子光藉此強調,無論拍攝什麼作品,「要堅守的不是道德界線」,因為道德界線很容易「綁架」一些藝術創作的美好初衷。作為創作人,翁子光認為應該堅守的只有「良知」。至於明知受訪者不願出鏡仍然堅持拍攝並播放的做法是否失當?翁子光則意味深長地寫道:「這有時候又會跟新聞自由產生矛盾。」

最後,翁子光表示「始終選擇相信張導」,他不排除對方有所疏忽,但感嘆在當今這個說一句中立說話也會遭受狙擊的網絡世界當中,「追罵就等於人格謀殺了。」

中立說話也被網絡狙擊

翁子光最近正正因為香港史詩式電影《風再起時》受到網絡狙擊。電影日前率先在內地上映後反應兩極,一些人盛讚其有別於一般劇情劇烈的港產警匪片,令人有種盪氣迴腸的衝擊,但也有人不買帳,批評電影是「伊託答辯」(一坨大便)。

翁子光就此在微博撰文回應指,有關形容令他頗受侮辱,但他仍會尊重觀眾,並就觀眾的負評致歉。他坦言,《風再起時》或許與主流觀眾期待的港產「動作猛片」有所出入,但認為這是一部富有香港情懷的言情歷史電影,相信就算不叫座,仍會有知音。

《風再起時》由翁子光自編自導、梁朝偉和郭富城等主演,講述在1970年代香港成立廉政公署追捕四大貪污探長之前的恩怨情仇,從而揭開港英殖民時代落幕的篇章,踏入反腐敗、重法治、講廉潔的進程。電影將於下周在香港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