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青年藝術家聯展 以影像作品了解新生代的想法和成長歷程

撰文:唐灝德
出版:更新:

俗語有云:「三年一個代溝」,年輕人和上一輩在價值觀、理念上有差異早已不是新鮮事。特別近年種種因素影響下兩代人之間的世代矛盾更是愈趨劇烈,假如言語之間總帶著情緒,通過藝術進行溝通又可不可行?

九位青年藝術家以作品向大眾展示他們近年於大環境催逼之下急速成長的心路歷程,以藝術作為媒介嘗試躺開心扉邀請他人了解時下年輕人的心境、煩惱和憂愁。盼望觀眾能夠從沉思作品中,對年青一輩的想法「Noted with thanks」,藉此尋找對話交流的基礎。

「Noted with thanks」是光影作坊舉辦的第四屆青年藝術家聯展,策展的初衷是期望大眾能夠欣賞到各大專院校同學的優秀影像作品,同時亦提供一個平台,讓這些年青藝術家能有更多交流和被人看見的機會。今年展覽繼續找來九位青年藝術家分享他們的創作,策展人楊德銘表示每年與這些年青藝術家的交流當中都獲得了不少的得著,亦被年青一代的熱情和堅毅所觸動。因此,這次「Noted with thanks」展覽除了為青年藝術家們提供展出機會之外,也寄語各位青年藝術家在日新月異的大時代底下,仍能保持自我和心境澄明,以平常心說一句:「收到了,謝謝」,然後繼續走自己的創作自由路。

反思數碼科技的可靠性

作品《強行延續》是藝術家從坊間蒐羅大量廢棄的磁碟,收集當中被遺忘的資訊和影像並重新整理而成。磁碟紀錄了網絡時代之前人們生活的痕跡,有文件、有成人影像;作者強行把這些資料轉化成實體和數碼媒體重現於觀眾眼前,觀眾可以從一堆只有編號的無名墓地、被遺忘的數據中窺探別人的生活。作品因為特別的緣故,連接影像和資訊的OR Code卡片將會在不久後到期而失效,屆時包括創作者在內,沒有人能夠讀取資訊,這些資料也再次成為了科技的遺物,失去意義。作品希望觀眾能夠反思我們把資訊上傳到虛擬的雲端,成為一堆堆的數據後,資訊的主導權在上傳者還是伺服器的擁有人身上?

《慈雲山是有海》是創作者對自身成長地的幻想,她通過偽造影像、對慈雲山街坊的訪問和資料整合,將虛假變成真實,構建出慈雲山恍似真的是有海的地區。作品除了反映現實的荒謬外,亦提出歷史和數碼科技是否可靠的問題,虛實之間有沒有客觀標準?或是旨在由人的情感決定?

對自由的渴望

近年社會運動和世紀疫症對莘莘學子造成沈重的打擊,年青一輩在學習過程以及人生路上都經歷了艱難的歲月,不安、失落、疏離、恐懼、迷失、愧疚、不捨、傷痛的情緒充斥在他們的生活無法排解,社會亦瀰漫著一種無力的狀態。創作者吳康熙的《房間》和李正年的無題作品正好展示了年青人在疫情時代的生活狀態,以及對時代的詰問。作品透過幽默的手法表達他們內心對自由的渴望。

裝置作品《模糊的界》在地上劃起了不準跨過的紅線,紀錄作者當前行動上的限制,以及不願重提的記憶與情緒。觀眾可以自由選擇進入作者為自己封鎖了的區域,但自己卻無法踏足。《Scar》和《Time》兩組作品側寫了作者三個月來與同伴每天規律又重複來回法院的寫照,作品妙運地把影像和空間產生互動,利用光影投射帶出一整代青年人正面對的情緒和失語的困境。

+2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Noted with thanks – 青年藝術家聯展
日期:即日至2023年1月8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 11:00-13:00, 14:00-18:00(逢星期一及公眾假期閉館)
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2,光影作坊 Lumenvisum
詳情請參閱光影作坊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