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再興起 嬰兒滿1歲抓周 楊茜堯女兒小珍珠都有做呢件事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近年,一些與小朋友有關的傳統民間習俗,再度被本地家長重視,不少明星藝人都會在子女1歲前後,讓其參與這些儀式與習俗,而其中一個熱潮便是「抓周」。
攝影:鄭子峰

「抓周」是指當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在東亞地區,如中國、星馬、日本、韓國等地,皆有這種預測嬰兒前途的習俗。香港胎毛筆製作師傅Irene說:「根據小朋友身體發展,當一歲時,他們已經可以有意識地,去拿他認為有興趣的物件,而不是隨手亂碰。」

即睇「抓周」物件代表意義:

+30

抓周大忌

「抓周」又名周歲抓,是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的禮慶,「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添丁是非常值得喜慶之事,而家境富裕的達官貴人,更是十分注重這個儀式,與點燈揚名一樣,漸漸下來,普及至平民百姓家也會進行抓周儀式。」

Irene認為「抓周」可看成是對小朋友的志向預測及祝福,「所以家長在整個抓周過程中,不要干擾到小朋友,讓他在開心愉快的心情下完成,切忌出口左右小朋友想拿的東西。」

「傳統上,我們會準備有意思又有意頭的物件,譬如文昌塔、毛筆等,如果地方夠大,也可以放物件在地上,讓小朋友去較遠的地方取,如果地大方太細,在枱面上進行也可以。」

而另一個在現時BB界流行的傳統習俗便是「胎毛筆」,是用嬰孩出生後剪存的頭髮,經複雜而講究的工序制作而成的一枝毛筆。

古老相傳,此筆是吉祥之物,具有能為嬰孩祈福身體健康及一生順遂的作用,「胎毛筆之所以珍貴,是因為胎兒在大約15至16週的時候,在母體內開始準備生頭髮,直到出世之後,將胎髮帶出來,由於胎髮得到媽媽十個月的保護,相傳有種靈氣可以帶來祝福掃除障礙,所以胎毛比其他毛髮更珍貴,每一條頭髮都是一個很好的親子驗證,中國一句出自『孝經』的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希望子女透過細如頭髮也可感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愛。」

傳統嬰兒剪髮會擇良晨吉日,「因為以前要剪髮也不是易事,通勝上面寫着『宜理髮』,其實也是指第一次剪髮、理髮的意思。」胎毛筆最珍貴是只用BB的真頭髮製作,絕對獨一無二,「無論小朋友的髮量是多是少,我們都可以做到。製作胎毛筆最重要的工序是浸石膏粉,脫走頭髮的油脂,如沒有仔細清潔便會產生異味,頭髮是可以永久保存,製作一支合格又美觀的胎毛筆,工序至少三至四十個。」

向來怕生的1歲BB,在爸爸抱住下,準備人生第一次理髮。(鄭子峰攝)

上門剪髮服務

胎毛筆的剪髮過程,也可以在BB家中進行,「小朋友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剪髮會比較安心,剪完頭髮後的髮碎跌在身上也可以立即沖乾淨。有不少家長喜歡選擇小朋友滿月時製作胎毛筆,但媽媽當時可能還在坐月子中,所以我們也會上門為小朋友剪髮。」

Irene表示製作胎毛筆是可以視乎小朋友髮量,不一定要剃光頭。(鄭子峰攝)

巧手背後源自孝

看著Irene手起刀落為BB剪髮,不用5分鐘已完成收集胎毛過程,BB不但沒有哭鬧,也十分配合,巧手背後,原來Irene是為了繼承媽媽心血,「我一直都知媽媽是做胎毛筆的,直到2009年時,媽媽中風情況更一落千丈,因為媽媽以往一直有承諾客人,產品有免費維修及保養,直至小朋友18歲,這是一份祝福,她不想胎毛筆因為損壞了而被棄掉,才給客人作出18年長遠的服務承諾,我不忍心媽媽太辛苦,所以在2010年接手。」

+4

三歲開竅 六歲開筆

Irene做除了製作胎毛筆,還有其他售後服務,「因為我們也想中國文化傳承落去,小朋友滿一歲可回來『抓周』;滿三歲返幼稚園前,可回來進行「啟蒙開竅」,拿他自己的胎毛筆掃,一下他的眼口耳鼻,祝福小朋友七竅玲瓏、精乖聰明;在小朋友六歲時,也可以回來做開筆禮,我們會教他寫一個『善』字,祝福小朋友做一個直正善良的人。除了要食生日蛋糕之外,還有其他充滿祝福與愛的習俗,值得我們做。」如此有意義的事,難怪圈中不少星爸星媽,都替其BB製作胎毛筆。

Irene表示在小朋友六歲時,可以做開筆禮,屆時她會小朋友用自己的胎毛筆寫個『善』字,祝福小朋友做一個直正善良的人。

按圖即睇近年有製作胎毛筆的星二代: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