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將近2歲仍只懂叫爸媽 言語治療師分享6大方法助家長訓練

撰文:張瑋婷
出版:更新:

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進度不一,家長可以做的,就是付出愛心和耐性,陪伴和扶助子女。有港媽發現囝囝將近2歲,仍只懂說「爸爸、媽媽」,聽懂指令也不肯開口說話,令人擔憂。有本港言語治療師分享了六大方法,讓父母在家也可以跟小朋友做小訓練,鼓勵他們開口學說話。

有港媽日前在社交平台發文,指現時1歲10個月大的囝囝不肯說話,只懂講「爸爸、媽媽」等單詞,對此狀況感到憂心:「還只係識講爸爸媽媽,其他都係外星話,好擔心,好多嘢叫佢做都明,就係唔出聲。」帖文吸引不少父母以過來人身份留言,形容子女年滿3、4歲依然不愛說話,但入學後就如「開籠雀」一樣說不停,著事主不用過份擔心,「我仔3歲都唔講嘢,返咗學就講多咗好多,而家小一你叫佢唔好講,佢都仲不停講」、「之後會語言大爆發,最重要家長講多啲,佢吸吸埋埋一識講把咀就超多嘢講」、「2歲3個月嘅仔都仲外星話中,尋日一上完playgroup返嚟,突然聽到佢連續唱咗4首唔同嘅歌」。

衛生署:孩子5歲前是語言發展重要階段

據本港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資料,5歲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嬰幼兒一般由6個月大起,可以在環境提示下意會一些日常用的句子,亦開始發出沒有意思的單音;至9個月大開始,可以在手勢提示下對熟悉的句子能作出適當的反應,或開始學習言語表達,如講「外星話」或模仿單詞。孩子年滿1歲後,應開始能說出一些單詞,如「爸」 、「媽」;而滿1歲半後,也應能聽從簡單指示,及說出更多單詞,或人物加動作的雙詞,如「媽媽-抱」。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圖片)

署方建議,如孩子年滿1歲半,仍未能明白熟悉的人物或物品的名稱、不會用手指指著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不會說單字、對別人叫他的名字經常不回應、甚少望著別人,或孩子年滿2歲後仍只會講單字、在沒有動作提示下不會跟隨簡單的指令、不會辨識簡單的圖畫,則有需要請教母嬰健康院、家庭/兒科醫生或有關醫護人員。

言語治療師:家庭環境也有影響

高級言語治療師(註冊)方滃婷表示,簡單而言如果小朋友年滿2歲,仍未懂得跟隨單步驟指令,如「起身」、「坐低」、「著鞋」,或無法以雙詞組短句表達,如「食飽」、「我玩」、「我食」等,則可以歸納為發展較慢。

不過小朋友在語言發展上,不同年齡層會有不同的里程碑,除了孩子的發音及表達能力之外,家庭環境是雙語還是單一語言、父母有否給予足夠的語言刺激等等,也是評估小朋友語言能力發展的考慮因素。她表示,如果家長抱有懷疑,可以找言語治療師先作諮詢,但1歲半或以下的幼童仍在發展階段,因此並不建議過早做評估,「小朋友學說話真是有快有慢」。

(photoAC圖片)

六大方法助家長訓練年幼子女

方滃婷表示,疫情下,大家出外時都會戴上口罩,令小朋友看到他人嘴形的機會減少,加上要避疫及停課,小朋友甚少跟他人接觸,他們學習語音和模仿語音的機會大大降低,令家長的角色變得尤其重要。

她建議,當子女獨自玩耍、未有主動發聲時,家長可主動在子女身旁做語言輸入,描述小朋友在做甚麼動作,例如小朋友玩氣球或吃東西時,家長可口述「玩波波」、「你食緊餅餅」,讓孩子認知自己在做甚麼,以及認識生活物件的名稱。當家長發現小朋友熟識這些反應後,甚至可以嘗試創造填充題,如詢問「我哋食緊......?」,引導孩子發出單字詞音。如果家長正在陪伴小朋友玩耍的話,也可以多加描述自己的動作,如「媽咪喺度玩波波、推波波」,令小朋友有更多語言輸入和刺激。

家長亦應多製造機會讓孩子表達自己,例如當孩子衝動地伸手搶玩具前,可以著他們先攤開手板,鼓勵他們在成功說出字詞前,嘗試以身體語言表達,然後進一步鼓勵他們講出「要」、「畀」等字眼,讓他們以正確身體語言、動作及語言表達需要。

(photoAC圖片)

家長也可以多花時間加強小朋友發音模仿的能力,方滃婷建議,可以利用玩聲、扮聲的遊戲,如叫小朋友模仿喝水的聲音或扮汽車引擎的聲音,透過小遊戲令他們覺得使用聲音是一件有趣的事,也可以訓練口肌能力。當小朋友對日常環境有多點認知時,家長可以用擬聲詞,如動物叫聲「貓兒喵喵」、「綿羊咩咩」、「小狗汪汪」,讓他們建立對聲音及相應事物的連結,引起他們的興趣,增加溝通動機。

家長教導小朋友說話時,應引導孩子將視線注意力放到嘴型上,讓他們學習講字音同時,也學習正確地發音,為他們的發音能力打底。家長說話時也可以盡量誇張口型,讓孩子清楚看到發音時的嘴部活動,有利他們模仿字音。除此之外,平時可以多跟孩子做不同的口部動作,活動嘴巴、嘴唇、舌頭等不同的小肌肉,令他們發音更清晰。

方滃婷亦強調,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為小朋友建立一個較好的語言刺激環境,不能單單用電腦播放兒歌或卡通片,而是要家長和小朋友多接觸和互動。即使是一起看手機短片,家長也應在旁多加描述片中主角的行為,配合小朋友的語言能力階段而給予適當的刺激。

高級言語治療師(註冊)方滃婷 (受訪者提供)

飲食方面都要留意

方滃婷又提醒,要推動小朋友的口肌發展,除了剛才的口部活動外,家長也要多注意小朋友飲食,「如果小朋友開始加固,或已經長齊乳齒時,家長就不應再將食物剪得太碎,應就著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多咬幾口,訓練咀嚼能力,對口部肌肉發展、咬字能力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