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中國企業債券頻「爆雷」 揭示政府債務風險打擊戰再度拉開

撰文:朱冠美
出版:更新:

中國三家國企相繼出現債務違約,震動了國內市場,令外界揣測當局將再次採取措施使經濟擺脱對高額信貸的依賴。

《路透》報道,不少投資者因近日的國企債券頻頻「爆雷」而感到憤怒。政府對岌岌可危國企的支持明顯缺位,此或說明了北京有信心目前經濟能吸收這類違約事件,但很多債券持有人始料未及。

上月底,華晨汽車的債務違約顯示出中國公司債市場存在不透明風險、定價機制不完善以及投資者太過天真等缺點。

今年初買了華晨債券的上海一家對沖基金經理Vincent Jin稱,「若這家公司提前吿訴投資者它有大麻煩了,我就不會購買並持有其債券了」。

違約事件衝擊中國公司債市場,圖為中國瀋陽華晨寶馬發動機廠生產的汽車發動機。(新華社)

對一些人來說,這種違約表明,信貸市場只是恢復到去年疫情爆發前、中國政府採取措施解決債務和非生產性投資問題時的停滯狀態。

全球資本研究公司Orient Capital Research執行董事Andrew Collier表示,除非這些債務對中國金融或經濟穩定造成威脅,否則中國政府不介意讓國企倒閉。此舉顯然中央政府不想介入其中,因此地方政府或需自行解決。

對投資者來說,這對國企持續變化的風險狀況及其與國家的關係帶來很大問題。

評級為AAA的國企河南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1月10日也出現違約。該公司三週前剛發行了新債,並將旗下中原銀行股份轉讓給了兩家國有子公司。國海證券分析師樊磊表示,國企違約並不新鮮,但阻止債券持有人獲得流動資產卻是新鮮事。

另一個案例中,紫光集團的13億元三年期人民幣債券於11月15日違約,此前不久一家評級機構曾警示該公司的債務風險。

上述違約事件導致永城煤電、華晨集團和紫光集團發行的其他債券價格跌至面值的十分之一左右。

「投資經驗豐富者也定明白,向國企放貸和借錢給國家之間存在着很大差別,」全球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SC Lowy創建人及執行長Michel Lowy表示。「當前的形勢就迅速地提醒了這種差別的存在,以及中國無意救助每一個做出錯誤選擇的國有企業。」

華晨的債權人稱,該公司突然違約可能因當地政治因素而變得複雜。

就在華晨違約前的兩個月,中國青海省前省長劉寧被任命為遼寧省省長,天津市前市長張國慶成為遼寧省省委書記。這兩個領導人之前都曾在管轄範圍內實施了重大重組,當時青海和天津都是債台高築。

這是地帶非常危險,大部份外國投資者、甚至那些靠冒險而發達的投資者也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