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梁穎宇料未來20年香港為生物科企重要上市地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港交所(0388)於3年前修改上市規則,容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掛牌。早前港交所指出,在過去3年共有31家公司未布收入生物科技公司掛,合共融資821億元。在新一集HKEXVoice中,港交所獨立非執行董事﹑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穎宇指出,對中國公司而言港交所必然是合適上市地,因對中資企業而言香港是非常全球化上市地,並指出啟明有份投資的企業中,不時需要籌集美元資金,以便進行海外收購或國際試驗,港交所在此方面亦具優勢。

梁穎宇指出在過去15個月中,有16家啟明所投資的公司也進行了IPO。而港交所的市場似乎在各環境下,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在這方面的發展只是剛剛開始。相信港交所在未來的10至20年將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上市地。

已成最期待及重要上市地

她指出,起初人們都質疑港交所是否能支撐行業的長遠發展。今天香港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產業確實在蓬勃發展,港交所亦成為了生物科技公司最期待和最重要的上市地之一。

她指出剛開始時,這個生態圈中並沒有很多研究分析員、銀行家等等。在這3年間,看到港交所的團隊增添了很多非常有經驗的人才,甚至還看到一些第三、第四代的銀行家或是行業的研究分析員,已成為一些生科企業的首席財務官。同時,也注意到,不少個人(零售)投資者都有在認真了解和認識這個產業。

她表示三年前總是告訴別人應該要認真閱讀招股書,因為這是了解這個行業最有效的方法,尤其當醫療健康領域中的每個細分行業都不盡相同時。在香港,啟明要求一家公司至少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階段才能申請上市。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銀行家只會集中關注那些很大機會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相對於在美國,以其所知,去年在美國進行IPO的醫療健康企業中,有60%以上都只處於臨床前階段,故很難評估他們的價值或經營狀況。

平均集資額3.8億美元

再來是關於這些公司的集資規模 — 香港的醫療健康公司的平均集資規模約為3.8億美元,而美國去年則為2.22億美元。她認為,能夠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均已進入較後期的發展階段,某程度上也可讓投資者更為放心。

她指出過去3年,還看到有很多大型互惠基金和全球基金進入香港市場,並成為生物科技和醫療健康公司的基石投資者、主要投資者或長期投資的基石,因為他們確實看好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因此相信這些公司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244433 港交所梁穎宇料未來20年香港為生物科企重要上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