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放榜|遭三大行降目標價 分析員﹕增加回購僅收股價維穩之效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阿里巴巴(9988)星味不再?公司在周二(3日)已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2021至2022年財政年度首季業績,經調整除稅﹑息﹑折舊及攤銷前溢利(EBITDA)按年跌5%至486.28億元人民幣。業績平平,就算宣布擴大回購規模至150億美元,市場人士亦無法感振奮。放榜後,阿里美股跌1.3%,今早港股股價則在沉浮,加上遭多間大行削減其目標價,已是最佳證明。
市場人士亦明言,從近季阿里業績表現,顯示公司已告別高增長時代;更認為增加回購規模,只能讓股價維持穩定,無法產生推動股價作用。

阿里上季收入按年增34%

那麼阿里上季整體業績表現如何?收入按年增加34%至2,057.4億元(人民幣‧下同),經營利潤卻減少11%至308.47億元,經調整除稅﹑息及攤銷(EBITA)前溢利417.31億元,按年減少8%。不過按非公認會計準則,上季阿里按年多賺10%。

若再細看阿里各項業務表現,商業業務收入增長35%至1,802.41億元,雲計算業務收入為160.51億元,增長29%,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收入按年增加15%至80.73億元,創新業務及其他收入為13.75億元,增幅為37%。

大和﹕阿里雲收入增幅放緩

可是作為最主要EBITA貢獻來源的商業業務,其EBITA按年減少11%至455.91億元。公司解釋,因對社區商業平台﹑淘特﹑本地生活服務及Lazada等關鍵策略領域投入增加,提升消費者體驗﹑提升用戶黏性﹑滲透至內地欠發達地區及進一步擴展國際市場。公司又指出,在關鍵策略投入前,商業經調整EBITA為595.15億元,增長6%。

雖然雲計算業績在季內收入增加29%,EBITA為3.4億元;可是該業務收入增長幅度放緩,與失去大客有關。在昨晚舉行的業績電話會議內,公司指出失去大客的相關影響將延續至現財政年度結束,直至國際業務完全脫離阿里雲。大和在報告中亦有談及阿里雲,認為業務增長低於預期,認為未來幾季增長亦將漸漸溫和。

就如上文所述,市場人士對阿里季業績「不太收貨」。三間券商瑞信﹑摩根大通及麥格理皆下調阿里目標價。瑞信最新予阿里目標價為226元,更是三間大行中最低。

瑞信指出阿里季績符預期,又指出目前公司面臨的監管風險已相對降低,可是競爭加劇卻會帶來挑戰,新規限制毛利率,及行業增長放慢。同時將阿里在2022至2024財政年度盈利預測下調3至9%。惟該行預料阿里美股股價在190美元,前題是要待情況更明朗。

另一大行大和則指出,阿里首財季收入較預期低4%,又預期公司對新業務續進行投資,相信新業務對業績影響會持續至第二財季。惟該行指出,阿里現階段因監管帶來下行風險有限,現時估值吸引,重申其「買入」評級,目標價260元。

大和又指出,將阿里2023至24財年盈利預測下調9至10%。

葉尚志認為,阿里巴巴擴大回購規模亦難對股價帶來太大刺激作用。(資料圖片)

張智威﹕不明白為何定要揀阿里

阿里曾經是投資者寵兒,如今股價已回落相當幅度,是否值得再作部署?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出,從阿里季績顯示公司已告別高增長時代,明言市場有多隻科技股,如騰訊(0700)﹑美團(3690)及小米(1810)可供選擇,為何仍要考慮阿里。若投資者非常鍾情阿里,可考慮在186元附近付入市,並以174.5元為止蝕位。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則指出,阿里季績並非太差,可是卻欠缺實質亮點,其中阿里雲業務增長動力偏弱已屬預期;投資新業務對未來業績表現,則需要再關注。

他明言就算公司擴大回購規模至150億美元,以目前公司市值逾4萬億元而言,比例有限,所以只可以讓股價穩定,卻無法成為上升動力。他預期未來阿里股價將會在175至210元之間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