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來稿】少女獨遊約旦:以穆斯林角度反觀香港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前文重溫:少女獨遊約旦 受寵若驚的遊客體驗】

文:溫婉怡

我是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四年級學生溫婉怡,上學期獲劉鑾雄交換生奬學金和魏紹相海外交流獎學金赴丹麥哥本哈根交流。飽覽歐洲美景,我決意探索阿拉伯國家,往年十月我到了約旦哈什米王國。

與當地人暢談阿拉伯國家與文化

在約旦首都安曼入住一家家庭式經營的旅館。旅館負責人是一名溫文有禮,非常親切,英語很好的巴基斯坦裔叔叔,他是在美國完成博士學位的,長期跟中國有原材料貿易生意。詳談中我加深了對穆斯林與阿拉伯國家的了解。

叔叔提到西方傳媒的渲染將中東國家將穆斯林劃上等號、與恐怖襲擊帶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穆斯林就是剝削女權的象徵。媒體固然有責,讀者亦應明辨是非。加上世界對阿拉伯國家有刻板印象,認為中東發展落後,教育未有普及化,人口質素參差,這些標籤令他在外地受人白眼。他又解釋穆斯林的核心價值是誠實友善,和平理性,教徒樂於尊重其他宗教與生活方式。

與當地人的詳談,加深了筆者對穆斯林與阿拉伯國家的了解。(視覺中國)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想到我的家——香港。

資訊泛濫 需明辨是非

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時代,我們每天都接收各式各樣的資訊,需要理性的思維去判別是非黑白,以證據與經驗確立個人觀點。往年有網民散播謠言指元朗小店賣的羊肉是狗肉,儘管造謠者無憑無據,謠言以訛傳訛,店主仍受千夫所指。最後經食環處徹查後年邁店主沉冤得雪,店主選擇息事寧人卻表示身心俱疲。網絡力量似是一把雙刃刀,理性的可以加速好人好事分享轉載、集思廣益一呼百應、集腋成裘對抗不公義之事,但意氣用事的言語或會傷及無辜。長話短說,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並非明智。

消除標籤 大同社會

此外,香港自稱多元社會,但歧視少數族裔的事情仍時常發生。例如有人會稱呼印度人為「阿叉」。就算他們在香港土生土長,都難以在香港找到文職工作。還記得往年3月,我與觀塘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的少數族裔學生一起探訪露宿者並送贈物資。雖然我們背景不一樣,但他們同樣關心香港社會。對他們來說,香港都是他們的家。不論膚色都是香港人,應摒除標籤,同舟共濟。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