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津幣的故事之二:用十蚊換五十億

撰文:非毛腿
出版:更新:
津幣變成廢紙,或者草紙──在南非與津巴布韋邊境的洗手間內,就有告示牌寫着:如廁後請勿使用津幣…後來,我第一次差點找到津幣,是通過微信上那個叫「附近的人」的功能…這個叫Samirsky的女孩,她說她有一大袋。嘩!!一大袋!大喜,立即問可否給我。然後她說:「你願意付多少錢?」我以為她說笑…
非毛腿
(Getty Images)

在津巴布韋一大任務是尋找津幣,實在太多朋友希望我以此作為手信。第一個星期忙於工作,輕輕跟老闆提過想要些津幣,他口頭答應,說會幫我找一些。

過了幾天沒反應,離開津國的日子開始倒數,我生怕完成不了任務,於是開始aggressive起來,逢人就問:「你有沒有津幣?」 【錢,要去垃圾站執? 尋找津幣的故事之一】

津幣如廢紙 卻遍尋不獲

辦公室上上下下我都問過,老闆在餐廳的老朋友全都問過,加起來有20多人吧,竟然沒有一個有保存津幣。

雖然政府在2015年才正式宣佈停用津幣,但自2009年允許使用美元後,津國上下都改用美元,津幣變成廢紙,或者草紙──在南非與津巴布韋邊境的洗手間內,就有告示牌寫着:如廁後請勿使用津幣。

在南非與津巴布韋邊境一個洗手間內的告示牌上寫著:如廁後請勿使用津幣。(網上圖片)

6年來,當廢紙亂扔也好,當草紙抹掉也好,放在床底的曲奇盒也好,津國人已經把這貨幣遺忘,或者是不想記起那段慘痛的hyper-inflation的日子。

後來,我第一次差點找到津幣,是通過微信上那個叫「附近的人」的功能。是的,我對找到津幣的瘋狂程度,已經到send message問陌生人:「你是否有津幣?」

這個叫Samirsky的女孩,她說她有一大袋。嘩!!一大袋!大喜,立即問可否給我。然後她說:「你願意付多少錢?」我以為她說笑,因為我老闆一直灌輸的概念是──津幣不值一文。於是我答她,我可以請你飲杯咖啡啊。良久,沒有反應,原來真的在等我出價。

廢鈔有價有市 津國政府高瞻遠矚?

於是我問老闆,該出多少啊?他說,曾經有人在機場向他兜售1張津幣,要價1美元。若果我想要20張,那要20美元。唔……挺貴的。

在Google的時代,當然也要問問google的意見。搜尋一下才發現,真的有人在ebay賣津幣為生,「市價」也真的是大約1張1美元。在背包客棧的一條討論看到,有人在台灣以400台幣(約100港元)賣出1張。

面額50兆元的津巴布韋鈔票。(相片由作者提供)

難道津國政府如此有前瞻性,印那些50億、1兆元時,想到即使貨幣最終貶值至0,也可以將貨幣brand成類似郵票般具收藏價值?

回到那微信上的女孩,我決定先問一問她有多少張,才決定如何出價。結果是……她只有一張25 million,而且由於她即將遠行,難以夾時間交易。

直至離開津國前一天,我突然想起應該問一問酒店員工,哪裏可以找到津幣。這個叫Never的前台小男生,彬彬有禮,說可以試一試公園旁邊的跳蚤市場,有時會有人兜售。心想好吧,明早去try my luck。

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功夫

正當準備回房之際,他把我喊住:「其實……我家裏可能有一些,你什麼時候離開?」我說我明天中午就走了。他可惜地Oh了一聲,說:「若果你多留兩天,我可以在家裏帶些給你呢……沒關係,我替你想想。」

回房後約10多分鐘,叮噹,彬彬有禮的Never現身門外,手上拿着一個信封!太神奇了,「你是如何找到這幾張50億元?」原來他想起辦公室好像放了幾張,於是特意上去找找,還真的找到了。

前台小男生Never找到的幾張50億元鈔票。(相片由作者提供)

踏破鐵鞋,得來之處就是每天出沒的酒店,只怪自己死蠢沒有早點去問。

為了答謝Never,我問要不要給你一些美元,他說「Alright, alright」,示意不用。於是我決定使出我的秘密武器:作為一個香港人,這次遠行非洲,我隨身帶了20個利是封,和20張十元港幣,希望以此作文化交流。代表平安幸運的利是封,其實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即使是較為見多識廣的美國人或者歐洲人亦如是;紫色的鈔票,再加上是膠做的,其實也是世界罕見的貨幣。

題外話,這是一個越南旅舍的老闆教曉我(或者點醒我),原來十元港幣是那麼特別。當時我在峴港這間名不經傳的旅舍check-in時,老闆竟然問我身上有沒有香港的十元紙幣,並說願意跟我兌換,然後他一一道出這張鈔票的特色,我不禁佩服這卧虎藏龍的慧眼,並驚訝自己身在廬山沒有留意到。

當我將利是封遞給Never,並解釋背後的含義時,他看着裏面這張紫色的紙,嘖嘖稱奇,問:「這是錢嗎?」我笑說是啊,這是可以在香港用的十元。我在想,他回到前台時,會不會跟他同事分享這神奇的十元和紅信封呢?帶點心思,文化交流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