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雄小住 尋回香港失去的

撰文:李立峯
出版:更新:
很多香港人很喜歡台灣…較少聽見說喜歡高雄…但去年sabbatical開始不足一個星期,就慶幸自己選對了地方去年住了幾個月之後,覺得高雄的某些方面,讓我想起80年代的香港:城市化的程度已經很高,現代化帶來的生活上的便利,它基本上都有,但又未去到過分城市化的程度…作為香港人,來到高雄,會很感受到香港沒有的或失去的有什麼。
李立峯
高雄市文化觀光景點地圖(高雄市文化局)

去年年初,有半年sabbatical,到了台灣國立中山大學的政治學研究所作客,在高雄住了 4 個月。其實也沒有 4 個月,因為期間幾次因公事回港,前前後後,逗留了接近 90 天左右吧。上星期,又到該校參加研討會,順便請假早兩日去,遲一日返,又逗留了幾天。

「悠閒地工作」首選高雄

很多香港人很喜歡台灣,但談的通常是台北;愛好鄉土風情的就是台南;論自然風光,可能首推花蓮、台東、太魯閣、阿里山;較少聽見說喜歡高雄。的確,如果只是來台灣旅遊幾天,高雄應該不是最佳選擇,但去年sabbatical開始不足一個星期,就慶幸自己選對了地方。如果要在一個地方逗留幾個月,期間需要專心工作,但又希望可以「悠閒地工作」的話,至少對我來說,高雄非常合適。

不少香港人嚮往的那種台灣文化氣息,高雄當然也有。去年剛到埗時,住進一個三多商圈附近的service apartment。事前不知道,原來對面百貨公司頂樓就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誠品書店,旁邊走 5 分鐘就是剛建成不久的高雄市立圖書館。以台灣的標準,那圖書館可能進不了什麼五大、十大之列,但已經足夠漂亮了。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夜景(CC BY-SA 4.0)

播放着日版《誰令你心痴》的咖啡店

另外,自然少不得各式各樣的咖啡店。有幾間咖啡店特別適合長時間寫作,自己也特別喜歡,其中之一是高雄港旁鼓山區的「一二三亭」。那個範圍從前叫「哈馬星」,由日文Hamasen直譯過來,日文原意是濱線,因為以前有兩條到達海濱的鐵路。一二三亭的鋪位和它身處的那幢舊樓,有說在日治時期是全高雄最高級的日本料理亭。

現在的老闆把它改成也很有日本風味的咖啡店,除了店內裝修,書架上放了一堆村上春樹,一整列司馬遼太郎之外,店內也播放着日文歌曲。去年經常在下午幫襯,店內不停loop小林明子的《給星期五的妻子們》及高橋真梨子的《For You》,亦即張國榮和陳潔玲的《誰令你心痴》和譚詠麟的《霧之戀》日文原版,感覺特別親切。

一二三亭
西子灣武德殿(網上圖片)

沒有過分城市化的生活 尋回香港失去的

事實上,高雄有一些頗有趣的日治時代遺跡,例如在2006年成為了糖業博物舘的橋頭糖廠、西子灣的武德殿等。台灣政治學者朋友說,他們有個玩笑,說藍綠的分別其實不是統獨之分,而是「統中」抑或「統日」。

去年住了幾個月之後,覺得高雄的某些方面,讓我想起80年代的香港:城市化的程度已經很高,現代化帶來的生活上的便利,它基本上都有,但又未去到過分城市化的程度。機場就在市內。生活節奏不太快,人不太多,巴士上沒有 RoadShow 和別人講電話的噪音(他們是會在巴士上講電話的,只是頻率較低)。那些舊一點的區域跟印象中以前的大角咀很相似。

台灣人有台灣人的苦惱。我的台灣學者朋友,對台灣的前景還是挺憂心仲仲的,而問題不只是跟「對岸」的關係。大概,只要你屬於一個地方,你自然會關心和煩惱它的問題,這是遊客甚至移民沒有的包袱。台灣是否在「客觀上」比香港好,很難說。如果談學術界,台灣大學老師的薪水出名的低,工作壓力又不一定比香港少很多。只是,作為香港人,來到高雄,會很感受到香港沒有的,或失去的有什麼。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