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濟州島坐的士 被上了一課

撰文:關銘麟
出版:更新:

四月櫻花盛開之際,跟朋友到韓國最南面的濟洲島賞花,旅途中遇上一個令我印象難忘的的士司機。

年屆 60 的他,以濟州島為家,不但沒有出過國,就連要坐一小時飛機才到達的韓國本土都沒有去過,真真正正土生土長。在近一小時的的士行程入面,他以濟州人的角度,跟我這個來自城市的遊客上了一課。

話說聊起一月份侵襲韓國的最強寒流,當時連最南面的濟州島都受暴風雪影響,機場交通大癱瘓,近 8 萬人被逼滯留機場無法離境。司機大佬突然爆seed:

「一般人只關注飛機能否起飛,回不回到家,有沒有想過這裏好多農民,他們的農作物都受到破壞?一場風雪對他們的生計造成多大打擊?」

媒體的焦點都放在風雪如何令旅客有家歸不得,遊客們埋怨在機場斷水斷糧、航空公司混亂等,把城市人的思維搬到這裏,真正以此為家的人往往被忽略。

我嘗試換個話題。去過濟州島的朋友或許知道,濟州的交通不如城市方便,韓國人前往濟洲島一般都會自駕遊。其實連接各景點的巴士是有的,只是班次較疏落,可能動輒需要等候一小時。聊到交通問題,司機大佬又再發牢騷:

「濟州的交通對我們居民是十分方便的,每架巴士都有時間表,只要跟著時間表去搭車,我們一點都不麻煩!」

香港交通實在太方便,要花超過 10 分鐘等一班地鐵已經十分奢侈,如果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等車,更是不知所謂。如果 miss 了一小時一班巴士,原本的行程被拖垮,大部分編好時間去旅行的城市人,只會份外鼓噪。

「要記著你們只是來三、四天,我們可是在這裡生活,為何不是遊客去配合我們?」

的士剛巧駛經幾個風力發電風車,司機又再繼續爆:

「你看!為什麼要興建這些風車?為什麼要倚賴風力發電?因為人類消耗太多資源,破壞大自然,這些東西都是興建來滿足人類的慾望!」

他指著自己那部只有通話功能的電話,堅決與智能科技說不:

「大家過度倚賴科技,約好了時間見面,要遲到了,發個短訊交代一聲便算!如果大家真的要保護環境,應該是減少過度耗用能源,減少對科技的倚賴,而非再不斷的增加供應!」

我明白他的牢騷是出於愛這片土地的心,希望好好守護這片土地。隨著旅遊資源不斷開發,外來的城市人漸漸改變居民原有生活及自然風貌。

想起有一次去西藏旅遊,沿路遇上很多伸手向遊客討錢的小朋友,有些遊客會準備好糖果派給他們,亦有人向他們贈送文具;我本來也想給他們一些糖果,但同行的友人很決絕,說什麼都不能給。他認為糖果跟錢無異,只要你給他們,就是向他們灌輸一種不勞而穫的觀念。

當然,有些小朋友都是逼不得已,例如在柬甫寨吳哥窟裏向途人兜售物品的,可能真是為了糊口。不過,當我們跑到一個地方去旅行,我們只是一個過客,但我們在當地的一舉一動,對當地人或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可以是終生、難以還原的。

或許作為一個負責任旅遊者,應該學習一下放下「我是遊客」的觀念,嘗試去配合那個地方,而非要求一個地方去配合自己,這不容易,卻是我在濟州上的一課。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