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從朝鮮前駐英國公使太永浩「脫北」說起

撰文:李幼岐
出版:更新:

2016年12月19日,由韓國國家情報院牽頭,國會情報委員在首爾舉行了一次懇談會,出席者除委員長李喆雨,還有政府官員和朝野各政黨的議員和幹部。
但這次懇談會特別受人注意,因為請到了朝鮮前駐英國公使太永浩作嘉賓。

2016年8月韓國電視報道太永浩變節事件。(美聯社)

文:李幼岐

2016年12月19日,由韓國國家情報院牽頭,國會情報委員在首爾舉行了一次懇談會,出席者除委員長李喆雨,還有政府官員和朝野各政黨的議員和幹部。但這次懇談會特別受人注意,因為請到了朝鮮前駐英國公使太永浩作嘉賓。

太永浩在公使任上「脫北」後,於2016年7月流亡到韓國。韓方於12月23日已結束對太永浩的調查,讓他開始過著普通國民的社會生活。

但不管怎麼說,太永浩總是投奔韓國的特殊人物,也是朝鮮精英階層「脫北」的代表人物。說太永浩屬精英階層,並無誇張之意。作為駐英公使,太永浩在懇談會上自言月薪900美元(駐英大使1,100美元)。朝鮮是個封閉國家,政府向來不公佈各種經濟數據。根據美國國務院的估計和知情人士的談話透露,朝鮮普通城鎮勞動者的平均月薪約2000朝元,按朝鮮官方匯率牌價150朝元兌1美元,即相當於13美元(約合103港元)。若是黑市價,則換不到10美元。太永浩的月薪,是他們的69倍,他絕對屬於朝鮮的精英階層。在香港,太永浩這個職級與普通打工仔的月收入差距,大概是在15倍以下。

太永浩的「脫北」,在朝鮮領導層引起了很大震動:

首先,這意味著「脫北」由生活困難和糧食不足的「逃難型」,演化為追求自由的「移民型」;
其次,「脫北」者的身份,明顯由過往的「平民化」轉變為如今的「精英化」;
第三,太永浩的「脫北」說明當局的監督機制出了很大的問題,據說,此事引起了朝鮮勞動黨組織指導部與國家安全保衛省之間的互相攻訐,結果,金正恩站在勞動黨組織指導部(負責選拔人才)這邊,國家安全保衛省(負責具體的監督工作)不得不因此整肅了七、八名局、處、科級幹部;
第四,金正恩下令,撤銷原本高幹子弟可以免服兵役直接派往外交系統工作的規定,換言之,讀書畢業的「紅二代」也必須先當兵再工作。有消息說,太永浩投奔韓國後,他就讀的平陽外國語大學也備受影響,當局要他們加強整頓「接受教訓」。

自金正恩上台後,脫北者數目大幅減少,分析相信與朝鮮加強邊境監管有關。(網上圖片)

不論從政治、經濟或別的角度看,太永浩的「脫北」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追求自由、投奔自由。太永浩在懇談會上表白:「我意識到朝鮮在金正恩的高壓恐怖統治下過著奴隸生活的慘淡現實,對體制產生了極大的幻滅感,所以決心歸順。」他又表示:「歸順時,我對兒子們說,『從現在這一瞬間起,我要切斷你們身上的奴隸鎖鏈』。」他還說,「我後悔沒能早點做出這個決定」。不難看出,太永浩對朝鮮的獨裁、不民主、不自由大感不滿。他身為高收入精英人士,他之「脫北投南」,顯然主要考慮的並非經濟因素而是政治因素。

對於半島南北的統一問題,太永浩認為,「朝鮮沒有二把手,因此,如果金正恩出事,就能完全統一。」「相反,如果精英階層和金正恩的親信發生政變,則金正恩有可能逃往中國。」剖析太永浩的這一觀點,無疑他是從體制及「人治」方面着眼,但也確實符合當前的現實情形。這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美國對朝方略之一的「斬首行動」。換言之,除去金正恩,那就「萬事大吉」。有人更提出,「金正恩之後」可由其「旁枝」叔父金平日(金正日繼母所生兄弟)出任朝鮮領導人。這是從「人治」角度解決朝鮮問題的方案。

太永浩進一步分析指出,金正日接班時,得到了勞動黨內元老的認可和支持,地位的穩固並無疑問。金正恩則從小在瑞士長大,在朝鮮國內缺乏基礎,這也是他上台後施行高壓政策(包括迅速處決張成澤、李英浩、玄永哲等軍政重臣)的主要原因。從統治角度說,金正恩要牢牢掌權,就採用這種血腥的「立威」方式。到目前為止,他也確實「鎮」住了全國上下。太永浩又認為,金正恩「沒有一張與其祖父金日成的合照」,就不容易在朝鮮「站穩腳跟」。此亦可見朝鮮的「皇權」思想非常嚴重。這便是近70年來「洗腦」的結果了。韓國國會情報委員會的相關人士稱:「太永浩確信,朝鮮近期將會崩潰。」這是否是指金正恩體制?或是指整個朝鮮政權?此說不知又有何根據?是否有這個可能?或者只是太永浩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據說對太永浩調查完成後,已進入韓國國家情報院智庫工作,憑藉他的經歷和掌握的資訊,相信他的工作應可取得成績。

朝鮮問題,朝核問題,「脫北」問題,金正恩問題,都是國際社會尤其是東北亞的重大問題。至少,從2006年10月9日朝鮮首次核試以來,朝鮮問題已成為全球的焦點之一。如何解決?是否有望解決?太永浩「脫北」所引起的連串反應,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環節。

 

【編按:作者為資深時事評論員,長期關注朝鮮半島問題。】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