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班子.博評】任志剛+湯家驊=一個呃秤的行會

撰文:關焯照
出版:更新:

下屆政府的16位問責官員有幾好打,大家心中有數。15位新問責官員是來自政府體系,剩餘一位來自港大社工系。只是看這隊問責官員牌面已可以清楚看見下屆政府缺乏破格思維的能力,特别是林鄭出身AO,執行政策能力遠高於制訂政策能力。因此,大部份市民根本不會對下屆政府的問責班子有太大期望。

部份新一屆的問責官員肯定不是林鄭的首選,但委任政府行政會議(簡稱「行會」)成員卻不需要中央批准,特首絕對有百分之一百的權力委任自己認為有真正能力的人。無奈,從最近公佈的行會成員名單來看,成員的份量給予筆者不夠秤或甚至呃秤的感覺,以這樣的一個行會組合,實在難以給予市民信心。

為甚麽筆者有以上的評價?讀者可以看看以下兩位行會新貴的往績。

湯家驊創立「民主思路」,初期打正旗號以智庫自居,但其後卻轉身為一個政治組織。(資料圖片)

第一位是仍然自命為民主派的湯家驊,筆者對此君絕無好感,因為他是一位沒有誠信的政客。大家還記得湯家驊在兩年前退黨時,曾提議楊岳橋參加新東補選,但最後他卻在這次補選沒有投票給楊岳橋,這種行為是否有欺騙新東選民,市民心中有數。

此外,湯家驊創立「民主思路」,初期打正旗號以智庫自居,但其後卻轉身為一個政治組織,並在成立「民主思路」只是年多後便派出兩位年輕成員參加立法會選舉,筆者看見這情況,不禁心想:湯生的真正顏色終於活現眼前了。

筆者作為一個本地獨立智庫的創辦人,明白智庫的主要功能,包括研究、政策分析、倡導政策私向社會各界提供意見。另外,智庫一定要有高度獨立性,不能與政界和商界行得太近,以免影響智庫的形象和權威性。

當政府公佈新一屆行政會議成員名單時,介紹湯家驊是智庫「民主思路」的創辦人和召集人,筆者看見這樣有趣的介紹,真是希望知道「民主思路」做過幾多重要研究和是否能夠影響政府的政策決定呢?筆者的智庫在過去幾年已提出政策研究結果,有多項提議已獲得政府採用。以筆者的意見,「民主思路」不過是湯家驊的一塊踏腳石。

另一位行會新貴筆者會討論的是任志剛。筆者與這位金管局前總裁在97至98年亞洲銀行危機期間,合作制訂優化聯匯制度措施(俗稱「任七招」)。七十或八十後的市民也應該記得任志剛在亞洲貨幣危機初期,選擇用「挾息」來打大鱷,但最終結果是將香港股市打跨。從這結果來看,當時金管局在他領導下似乎不是太明白聯匯制度的弱點,因為「挾息」只是七傷拳,既傷人亦傷自己。

行會成員任志剛重新發表觀點文章,為林鄭的理財新哲學背書。(資料圖片)

在「挾息」事件後,任志剛在1997年底邀請本地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向金管局提供優化聯匯制度的意見,最終「任七招」在1998年9月公佈。在引入幾項優化聯匯制度措施後,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很快便回復正常,本地經濟也慢慢地復甦。

筆者要指出,當年優化聯匯制度的七項措施是集合眾人智慧才能完成的,絶對不是任志剛的個人供獻。此外,在制訂「任七招」期間,已有學者提出不應該只是引入「弱方保證」(在7.85水平金管局入市買港元),應該同時推出「強方保證」(在7.75水平金管局入市沽港元),但金管局最終不接納這建議。

在2003年第4季至05年第1季,有大量資金湧港準備炒香港復甦,這些資金卻為港元帶來升值壓力,從當時12個月港元遠期匯價曾轉強至接近7.6港元來看,香港聯匯的確面對挑戰。為了解決這潛在的升值問題,金管局唯有在2005年5月引入「強方保證」,希望穩定港元走勢,在這措施推行後,港元遠期匯價急回,這正好證明當年學者提出「強方保證」是正確的。

另一個令筆者摸不著頭腦的問題是任志剛和金管局高層取消銀行可以將隔夜資金存放在金管局的貼現窗(當時的名稱是「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內,這決定明顯減弱金管局控制短期息率走勢的能力。以現時香港銀行水浸問題為例,即使美國已加了4次息,港元拆息卻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沒有跟隨聯儲局加息而顯著上升,這情況出現的原因是銀行同業市場資金實在太多,銀行又沒有渠道將資金存入金管局,因此,無奈地選擇將資金泊在銀行同業市場做拆借。如果金管局重設這存款機制,筆者相信停泊在銀行同業市場的大部份資金便會被吸入貼現窗內,銀行同業市場肯定上升,而市場的按息(HIBOR+)也會被推高,對樓控方面是有作用的。

這個問題已存在很久了,一個能幹的中央銀行家又怎會容忍以上錯誤呢?假若林鄭要問道於任志剛,筆者擔心可能隨時會迷失方向,勸特首都是小心些。

至於其他14位行會成員,大多是老電池、能力不高或沒有高知名度的人。無可否認,下屆行會陣容與市民的期望實在有距離,筆者唯有希望這班新貴的未來表現不會令市民太失望。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