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當權者與有錢人的心態和眼光,將決定香港創新科技之成敗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穎柱

香港創新科技面對落後於人,要急起直追,能否有所成就事在人為。什麽人可有為?當然靠的不是普通市民,成事與否主要得看兩種人:有權的人和有錢的人。兩種人的心態和眼光,決定香港創科的成敗。

兩種人的心態和眼光如何?

一個香港人講的香港故事:有「無線充電之父」稱譽的香港大學教授許樹源,擁有數十項專利,其無線充電技術Qi更成為國際標準,被全球廣泛應用,可惜卻沒在香港成就大業。這份本錢在眼看智能手機、電動車無線充電將爆炸性發展的今天,才知道香港錯失了什麼。

許教授的另一發明一一可持續發展的LED燈,推動器可令燈的壽命長達十年,而且八成物料可循環再用。可惜這項發明港府不採用,反被內地應用做路燈照明了。香港縱有人才,創科發明植根香港,開花結果卻在外頭,多麼慘痛的現實。且別說創科投入不足,就算資金投入有度,也要有權的人心態與眼光能對焦,作合宜的決策去推動,創科才能在地開花結果。

另一個內地人講的兩地故事:一家叫華為的企業,最初做交換機,是一家香港公司的代工,賺錢後想要投入研發自己的產品,但香港夥伴卻鬧分手離開了。另一家企業叫中興,早期搞半導體生意時與兩家香港企業合資,開發出500門數字程控交換機賺取厚利後,兩家港企與內地企業發生根本性衝突,港企要瓜分利潤,內企要加大投入研發,終鬧至意見不合經營分裂,內企出走另行重組,成為今之上市企業中興通訊。

要是香港當時不與華為「分手」,坐看內地夥伴研發,現在也能分享今日的經營地位。(視覺中國)

內地人對上述故事解讀,直指港企功利當頭,缺乏開創眼光,始終難和內企維持合作雙向而行。試想哪怕只要不鬧分手,坐看內地夥伴研發,也能分享華為與中興今天的經營地位。又認為香港企業家崇尚西方科技,瞧不起內地企業家有搞創科的本事,直至現時內地一批科企崛起,才如夢方醒接受現實,但合作共贏一起成長的機遇已經失諸交臂。

這個故事說的是有錢人,即有資本的人,因為缺乏眼光,沒有投資創科的魄力。正如說得很多的專做無人機的大疆這家企業,是香港培養的人才,香港萌動的研發,最終卻在深圳開花成就大業。自己栽樹,別人乘涼,難道還不足以引發香港深思?搞創科,投資與人才固然重要,企業家解放思想提升眼光,培養博採眾長包容合作的心態,具備放眼未來的視野,熱誠投入創科開拓也很重要。

香港企業界流行的名言:唔熟唔做。就是說做生意不涉足不熟悉的行業,創科就是開創性、未知成果的嘗試,對保守的企業家來說,自然是不樂踏足的畏途。這是香港以往繁榮留下的包袱,房地產讓香港風生水起,至今還是吃香的產業,一業壓百業,也就大大削弱了本土資本對創科的青睞。時至今日,創科成果湧現,改變着人們的看法,相信愈來愈多企業家,能甩掉獨看一味的房地產包袱,以投資未來的姿態開拓創科。

當下香港痛感創科落後,決心追趕潮流,政府肯解慳囊撥款支持發展,可視為有了姿態。然而,上面的故事揭示,創科要有成果,資金固然重要,但不是單純加大資金投入的問題,從發掘人才、扶持研發到善待成果,形成創科驅動鏈,尤其善待成果,能促成研發與應用良性循環,需要管治思維轉變。以許樹源發明的LED燈為例,香港政府不採用,卻為內地政府採用,無論有什麼理由,是對創科成果欠缺支持的態度。

毋庸置疑,創科發展的大潮已將香港拋離在後,與世界存在很大差距,必須以緊迫的姿態、超常的速度,才能追上潮流。在香港,當有權的人能高瞻遠矚,制訂相宜的激勵政策,而有錢(投資資本金)的人具開闊視野,不吝投資於未來,就能形成有利創科發展的大氛圍,才會有追趕潮流的大成就。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