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在於平等 「低端人口」又代表什麼

撰文:安徒
出版:更新:

上個月北京大量清理貧民窟,驅趕不少被稱為「低端人口」的外地戶籍居民。他們居住的房子被迅速清拆,店舖和廠房被摧毀,引起國內外輿論嘩然,也令人們更為關注中國的人口政策。「低端人口」這一個帶有歧視性質的概念,出現在一些政府文件當中,通過廣泛的報道流傳,增添了人們的義憤。但其實,把人口分成「高端」、「低端」的做法,這十多年來已變得十分普遍,雖然這些標籤並無確切定義。

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是一個階級社會的特徵。在一個注重平等權利的時代,階級標籤已經失去了合法性,可是,階級分化又畢竟是一個存在的現實。一個重視平等權利的社會,縱使未必能夠全面消滅階級,但至少在文化觀念上,會抵制主觀上的階級歧視,並且制訂拉近階級距離的政策。有時候,階級的對立又會和種族歧視混在一起,把人群分類分等,在不同種族之間授予不同的權利。生物進化論曾被廣泛用來合理化種族之間的歧視,因為進化論把種族之間的智力、體力和其他能力的差異,解釋成為進化的結果。不少人更據之以解釋「文明」發展水平的差異,把強者的勝出解釋成來自文明的優越性,把弱者的失敗歸咎於文明的差劣或不足,認為這些都是自然、先天、或者長久的歷史所決定的—這就是人們說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北京清理貧民窟現場。(夏大鵬攝)

上世紀初,社會達爾文主義和種族歧視因為「優生學」的出現又再次轉型。接受優生學的人可以不用訴諸文明、種族、體質這些帶有本質主義的假設,仍然支持一些帶歧視性質的政策,這是因為優生學的目標只是控制和調節人口結構,以促進一個集體(無論是國家、城市、地區)整體在經濟或科技等方面的表現。當年納粹主義曾經積極利用優生學來為種族主義服務,不過目標並不僅限於排除被視為「外來人」的猶太人,而是一切被視為有損於日耳曼種族和文化純粹性,以及其聖潔地位的「低端人口」,包括性工作者、同性戀者、智力殘障者等等。

北京寒冬中遭驅逐的老人。(路透社)

雖然納粹主義的失敗,以及戰後美國民權運動的勃興,一度使種族主義的氣燄稍息,但是以人口管理名義出發的優生學思維卻令種族主義得以重新包裝,混入新的階級區隔。西方各國近年的排外、反移民浪潮夾雜着種族主義的氣味。中國的戶籍制度,把「中國公民」分成不同戶籍,造成非常複雜的戶籍等級制,形成「國內的外地人」或「內部的移民」,在大城市周邊構成邊緣、「低端」人口,成為既被利用,也被排斥的治理對象。

中國名義上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對等級制和相伴隨的等級話語卻毫不警覺。當年強調階級鬥爭時強調的出身論、成分論,儼如封建主義。改革開放後「素質論」的話語又大肆流行,產業經濟上的「高端—低端」之分,又滲入日常思維,直至被挪用為「人口素質」作分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在於平等,但最近令人觸目驚心的事件說明,中國當前急切需要的,並不是「文明復興」的宏圖,而是尊重真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努力。

 

【編按:本文原載《01周報》,原題:〈「低端人口」與社會主義〉,本博文題目由博評編輯所擬。】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