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豪專欄】沒時間細看文件——由福士醜聞案談起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編按:企管、傳媒名人蔡東豪由今期開始,為《香港01》周報撰寫「企管人文」專欄,首篇文章是借用福士車廠減排造假醜聞,談到企管人往往因為文件太多無時間閱讀,最終陷入「資訊超載」的困局。

前福士車廠CEO文德信在車廠減排造假醜聞中,是否陷入了企管人常常遇到的「資訊超載」困局?有何解決之道?蔡東豪為讀者深入分析。(Getty Images)

福士車廠去年在美國爆出減排造假醜聞,至今壞消息一浪接一浪,對福士全球品牌恐怕已經造成永久傷害。醜聞之所以越演越烈,原因是福士管理層正式承認有計劃、有系統地蓄意欺騙,這案件全無懸念,唯一未知數是福士最後需賠上什麼代價。美國監管機構、消費者團體、顧客等,已排隊提出訴訟。

關於這宗醜聞之細節將陸續曝光,我最感興趣是,最近傳出前任CEO文德信(Martin Winterkorn)早在2014年,已接獲兩份關於減排真相的文件,什麼人在什麼時候知道什麼細節,變成焦點。福士的辯護策略不難預計:醜聞是一小撮下屬所為。

福士公開解釋可圈可點之處是,肯定該文件在文德信「extensive weekend mail」之內,至於文德信有否細閱該文件,不得而知。對大公司高層運作有認識的人都知道什麼是「extensive weekend email」,CEO星期一至五不停出席會議和公開場合,除了必須立即閱讀的文件,其餘需要稍等,等到周末,理論上CEO有較多空閒處理。星期五放工,CEO公事包特別豐滿,有些公司文件多至需要直接送文件去CEO屋企。CEO有沒有細閱這些文件?只有CEO本人知道,其他人不敢問。

資訊超負荷成企管人挑戰

這是企管人的惡夢,發生事故之後,發現有機會事前做好準備,或可改寫結果;更令企管人沮喪是,原來事故發生前已接獲明確警告。應該知道但不知道,企管人須負上什麼程度的責任?港人即時想起的事件,是2002年「仙股事件」,當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上任不足一個月,港交所推出諮詢文件,建議把仙股除牌,引發仙股股災。立法會召開會議,馬時亨作供指剛上任,枱頭文件堆積如山,沒時間細閱有關文件。輿論一度認為馬時亨應引咎辭職,後來馬時亨公開道歉並九十度鞠躬。

港人最後接受馬時亨道歉,我相信是因為他肯認錯,而不是同情局長枱頭文件堆積如山。打工仔性格傾向犬儒,幾百萬年薪的局長當然具備能力處理堆積如山的文件。打工仔普遍心態是,他們處理文件數量也不少,有事發生時沒可能甩身。

企管人處理「資訊超載」,我認為應回到最簡樸──回到「人」的層次……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想閱讀蔡東豪專欄全文嗎?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