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權益】護士做死 病人等死

撰文:關焯照
出版:更新:
今次急症室的經驗令筆者大開眼界…護士要長期應付這麼龐大的工作量,肯定不是一件好事…當員工要在一個如同戰場的環境上班,誰會感到快樂呢?
關焯照
筆者一向不明白,為何公立醫院總是出現護士不足的問題?直至當自己需要公立醫院服務時,才真正了解到,這問題已達到非常嚴峻的階段,政府必須正視。(資料圖片)

在個多星期前,一位懷孕 32 週的外科護士當夜更期間中風,其後需要深切治療。當這不幸事件經傳媒廣泛報道後,社會對護士不足的問題產生熱烈討論。身兼香港護士協會主席的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在最近一個電台節目更指出,香港護士協會早已在 2014 年向醫管局建議,豁免懷孕 28 週的護士當夜更,但醫管局卻沒有對協會的建議作出跟進。這次中風事件,醫管局絕對需要作出反省,做好跟進工作。

筆者一向不明白,為何公立醫院總是出現護士不足的問題?直至當自己需要公立醫院服務時,才真正了解到,這問題已達到非常嚴峻的階段,政府必須正視。

一位懷孕 32 週的外科護士當夜更期間中風,其後需要深切治療。當這不幸事件經傳媒廣泛報道後,社會對護士不足的問題產生熱烈討論。(Facebook專頁HA Secrets)

親身經歷 見證急症室如戰場

大約 3 星期前,筆者和家人乘的士往佐敦吃晚飯,但在佐敦和廣東道交界處,的士被一輛私家車攔腰撞到,撞擊力頗大,筆者的右大腿和右肩膊均受傷。

約在 10 分鐘後,救護車到達現場,將筆者送至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接受檢查和治療。急症室實在有太多病人,而筆者只是被分流為「次緊急」類別,即是要等候 5 小時或以上,才有醫生給筆者驗傷。

在等候期間,筆者看見不斷有市民求診,3 位在分流站當值的護士也忙著為病人收集資料、量度血壓和探熱,不斷重覆這種工序。坐在急症室大堂和躺在流動病床的病人約 60 至 70 人(由於筆者只能在大堂等候,不知道急症室内的病人數量),護士與病人的比例看來頗懸殊,相信急症室的負荷已經超出可以承受的水平,這情況令筆者感到疑惑,幾位護士如何能夠在這種環境長期工作呢?

由於右大腿和右膊的痛楚愈來愈強烈,而且害怕在急症室等得太久,會染上流感,所以最終要求在分流站的其中一位護士為筆者檢查傷勢。護士以頗快速的檢查方法,評核筆者的右腿和右肩膊的傷勢,非常幸運,只是右腿肌被撞擊而出現腫脹,而右膊則是扭傷,沒有骨折的徵狀,因此,筆者告訴在分流站的另一位護士,要離開醫院了,只逗留在急症室約 30 至 40 分鐘。

未來 10 年擴建醫院 病人隨時等到失救

今次急症室的經驗令筆者大開眼界,非常明顯,急症室是有護士不足的問題,相信其他病房也可能有類似問題。護士要長期應付這麼龐大的工作量,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另外,從當時護士說話的語氣,筆者感覺到護士的士氣頗低落,但這是可以理解的,當員工要在一個如同戰場的環境上班,誰會感到快樂呢?

從當時護士說話的語氣,筆者感覺到護士的士氣頗低落,但這是可以理解的,當員工要在一個如同戰場的環境上班,誰會感到快樂呢?(余俊亮攝)

筆者於過去幾天做了一些關於公立醫院護士不足的研究,從護士協會和護士管理局的公開資料發現,護士不足的問題是由政府一手造成,因為在 1999 年,政府關閉護士學校(由於公立醫院護士大量流失,政府於 2008 年重開護士學校),將護士培訓課程交給 3 間本地大學,目的是推行護士學位專業化,但並沒有同時增加大學護理學位,最終令護士學生人數顯著減少。

在 2003 年,政府為了減省開支,推出「肥雞餐」,因而流失不少有相當年資的護士。從 2007 至 2011 年,「雙非」嬰兒急升,嚴重加重護士的工作量,最終引發「護士逃亡潮」。如果參考過去 10 年的護士流失率,2011 年曾升至 5.3%,即使在 2015 年,這流失率仍高達 4.9%。

護士流失率高企反映公立醫院的工作環境絕對不理想,無奈,醫管局卻視若無睹,未有為這難題找出解決方法,最終令本地醫療系統出現護士長期不足的狀況。

然而,筆者最擔心的是,政府於未來 10 年將興建和擴建醫院,因此將增加約 5000 病床,加上不少護士陸續退休,將來會否出現公立醫院護士因工作過量而猝死,或病人因為在急症室等候太久而失救的悲劇?答案顯而易見。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