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悼念 不需完結 而要昇華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港大學生會會長接受訪問,指稱「悼念六四應有完結的一天」(大概是這樣的說法),
其實我有點不明所以,即使我們不能同意大中華的角度,
從人類文明、人道方面的立場來看,
悼念六四事件這場政治慘案確實有其需要。

維園六四悼念晚會(Getty Images)

悼念六四 勿忘暴政

六四事件本身是近代人類文明之中,最慘烈的一場政治清洗之一,坦克車入城、屠殺學生和市民的畫面這兩三代人歷歷在目。從人道和人權立場來說,紀念六四屠城本身已經有豐富的政治意義,這種意義更是超脫於任何的政治信念和民族感情,對香港、中國和世界都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六四作為香港政壇照妖鏡這個作用,可見的將來也難有其他事件可以取代。

港大學生會較早前也舉辦紀念鄭南榕殉道的活動,港大學生會提出紀念鄭南榕是因為他是劃時代的先驅,以生命警惕世人,當家作主需要勇氣這回事。同樣地,六四事件也是一個警告,提醒香港人中共政權麻木不仁的本質。沒有六月四日這一天,香港人仍然會沉醉於迷信中國自由化的幻想之中,亦沒有今天提倡本土的民主抗爭共同體之出現。

六四乃港人追尋自由的記憶

誰都不能否認,八九學運有大量香港人參與其中。八九學運是香港在爭取民主(即使那個目標是中國的民主化)歷史之中最團結的一次,百萬人大遊行、民主歌聲獻中華、黑色大靜坐,到今天的六四晚會,已成香港人的政治集體回憶。這種集體回憶,促成香港人的政治覺醒,使他們從市民進化成身為政治主體的公民,令90年代的民主運動及公民參與急速發展。共同記憶、集體經歷本身是公民國族主義的重要一環。如果從本土民族派的香港國族建構角度出發,八九學運、六四事件是香港人追求自由民主的共同記憶,這些就是香港國族的重要的共同經歷,理應珍而重之,加以轉化才是。將六四悼念昇華、轉化,比劃上句號更積極,更有意義。

維園六四悼念晚會(Getty Images)

支聯會是因為支援八九學運而產生的團體,他們的四大綱領是八九時空下的產物,六四晚會同樣如是。過往無數人也曾質疑支聯會所辦的六四晚會,是否過於行禮如儀。但由於這些儀式行之多年,即使本土思潮興起,支聯會亦會因路徑依賴而難以改變。本土朋友其實大可不必參與支聯會的活動,另起爐灶,就如去年港大學生會自行發起六四悼念晚會那樣;悼念六四,亦毋須以狹隘的大中華民族國族主義出發,與強調血緣、道統的民族國族主義劃清界線;我們亦能選擇以香港反殖共同體的角度,批判中共這個集黨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於一身的獨裁政權。六四作為一場人道災難,不可以輕率了事。悼念六四本身,其實是要不斷的喚起記憶,就這場災難追究到底,直至死者得以昭雪為止。

堅持悼念 傳承記憶

正當中國(又或者以鄰國稱之)在六四事件上大話連篇,以「毋忘國恥」的排外姿態拒絕自由文明,香港就更應該堅持悼念六四,傳承記憶、捍衛自由。即使不少中國國人因受黨國主義薰陶而忘卻初衷,香港人若相信自己為身懷自由文明良知的族群,本身就應該承擔傳承記憶的義務。這並不礙香港人追求自立、自主、自決之路,反而不斷重覆提醒在抗爭道路上的人們中共黨國之本質。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對中共有任何感情或幻想。

參不參與悼念六四原本純粹為個人決定,但相關論述不能不清楚、不準確,否則只會不明不白地跌入中共的圈套。悼念六四,需要昇華和轉化,以本土立場強調六四對本土的意義,透過回顧歷史反思香港的前途路。如此比起「劃上句號」,更積極、更重要。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