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安老院質素】不改變管治觀念 不會改善院舍質素

撰文:鄭清發
出版:更新:
面對人口老化,政府仍然不改變私營化管治觀念,對私營安老院舍採取放任態度,亦不跟從社會民意,全面檢討安老院舍實務守則,很難想像私營院舍質素會有何改變。
鄭清發
自 1995 年實施「安老院舍實務守則」開始,已超過 20 年,這個監管制度一直沒有修改和檢討。(羅君豪攝)

文:鄭清發

自 1995 年實施「安老院舍實務守則」開始,已超過 20 年,這個監管制度一直沒有修改和檢討,無論高度照顧,安老院舍人手一直維持很低水平。一位照顧員,日間平均要照顧 20 位長者,夜間,每 60 位長者也只得一位照顧員工作,這樣的人手標準如何提供優良服務?難怪大埔劍橋院舍發生長者集體冲涼的醜聞,相信人手不足就是其中一個原因!故此,不難理解為何申請輪候安老院舍的長者為什麼不選擇私營院舍,甚至至死也要等候資助院舍服務。

人手不足急需保充 社署反問「錢從何來?」

至於所謂的監管制度,更十分離地。除近年新增護理和防感染基本措施外,其餘院舍不論環境、設施、衛生、員工培訓質素、收費、日常飲食質素等,都沒有一個監管標準,加上社署只得 40 位督察,如何巡察全港近 750 間院舍?如此情況,怎可以做到監管工作?所以大埔劍橋事件不是冰山一角事件,私營院舍內,近八成領取綜援長者,居住在質素欠佳院舍內,政府竟然視若無物!

一位照顧員,日間平均要照顧 20 位長者。(羅君豪攝)

因此,改變私營院舍質素的方法,是解決人手短缺問題,包括如何吸引更多人手和培訓,雖然政府在安老服務業引入資歷架構和員工過往資歷認可,其他行業實施制度後,都帶來薪酬和工作條件改善,但安老行業無論津助和私營院舍員工都沒有改變,這狀況令人十分失望!正如工會在 2007 年與社署署長會議中,討論檢討安老院舍實務守則,但社署開口第一句「錢從何來?」可見政府心態不重視人手問題,只有靠輸入外勞,保充人手來解決問題,這也是難於改變安老院素質狀況!

面對人口老化,政府仍然不改變私營化管治觀念,對私營安老院舍採取放任態度,亦不跟從社會民意,全面檢討安老院舍實務守則,很難想像私營院舍質素會有何改變。

台灣都已着手改善法例 香港為何一直被動?

與香港相近的台灣,2015 年已通過一項長期護理法案,就人口老化趨勢訂立長期規劃措施,其中包括現時近九成私營院舍,逐步改由法人組織經營,杜絕院舍不合理謀利行為,也檢討如何培訓人手,應付院舍和社區照顧服務需求,亦制訂融資方案等多項措施。

香港經濟或儲備都比台灣好,為何特區政府面對人囗老化,仍處於被動?相信與大市場、小政府管治思維分不開,對公共服務不願承擔責任,私營安老院舍問題是其中一個例子!希望市民大眾都應關注!特別家中有長者的市民,都應主動發表意見!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