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香港?靠林子祥首歌 香港旅遊業死得啦

撰文:張定明
出版:更新:
「Your every smile. Your every hello. You make a difference.」

從來,香港的旅遊業,就似林子祥首宣傳歌,聽就好聽,好客香港?只是一種旅遊業的想像,事實是怎樣辦旅遊,根本一直走錯了方向。

講到好客,先不說對象是否大陸客,你又有冇試過對着旅客無端 say 句 hello,碰面點個頭,再送上一個笑容?

曾是丹麥皇宮,但今日已變成議會大廈。

記得我到過的丹麥,最好客。

試過在哥本哈根皇宮門口,只是有一刻抬高頭,驚嘆宮廷建築宏偉,凝望了門口士兵幾秒左右,未幾就有個丹麥婆婆手持買餸籃上前,以流利英語向我講述皇宮歷史、當今用途,還提醒女皇會幾時出現,方便野生捕獲等等。婆婆充當幾分鐘導遊之後,留下一個笑容,又繼續去買餸了。對於旅客來說,這種親切、熱心,注定成為旅程的美好回憶,亦是對這個國家的難忘印象。

奧地利薩爾斯堡要塞,建於1077年,現今中歐保存最完好的城堡之一。

旅客,你我都做過,旅程時指定動作,拿着地圖,經常搵路,表情總是帶點疑惑,但很多時,在外地你未開口問人,已經有途人上前問你「Do you need help?」然後帶你走回正路。好客,有時不單止是笑容,打聲招呼。有時,是一種助人的心。

一個5歲細路都知道,香港是美食、購物天堂。的確,一條街可以食盡歐美日韓越南菜,一個商場可以買盡世界各國品牌,但亦要知道,從來愈簡單的產業,愈容易被人取代,做生意如是,做旅遊亦如是。

去旅行,你總不會先對一個地方的天際大廈、mega商場、摩登大街產生興趣。因為這些愛鬥大愛鬥高的地方,處處都有,你便知道為什麼歐洲國家的景點,每個地方都以 Old Town(舊城區)為旅遊中心,每個舊城,動輒有座百年教堂、千年城堡、偉人雕像、民主紀念像等坐陣,大街小巷盡是古色古香,街頭巷尾全是畫筆下風景。

雅典巴特農神殿,公元前432年建成,現為古希臘文化遺產。

因為人,都喜歡舊。舊情人、舊時代、舊建築,所有舊人舊事,回憶總是美好。唯一不念舊的就是香港。天星,拆掉;舊樓,不要;挖到古蹟嗎?留一小塊,求其用個透明箱寫兩句做展覽,就是我們「保育」的方法。將一切舊物推倒,舊文化鏟平以後,盡量建高樓、起高鐵、造商場,然後在宣傳標語寫上「最高、最快、最大、盡在香港」,這就是所謂的旅遊。

拉脫維亞的Turaida Castle, 建於1214年,包圍城堡都是國家公園。

可悲的是,旅發局總是回味自2003年自由行開放以來,旅客數字按年大幅增長的泡沫,滿足於每年6千萬訪港旅客當中,近80%是大陸客,卻承受不起近兩年流失自由行的打擊,一簽一行造成所謂的「旅遊業寒冬」。有否檢視過這些年來的「購物節」、「嘉年華」、「好客香港」等等獨沽一味的宣傳技倆,是否步向死亡的原因?旅遊業只催谷零售的消費文化,只集中於自由行的錯誤策略;這條短淺的方程式,一早注定有玩完的一日。

位於香港新界東北海岸的紅石門。(地質公園圖片)

香港最令人響往的,並非充滿時代感的廣場,亦不是令人失望的星光大道,而是得天獨厚的高山深澗、自然景觀。

東龍島的奇形怪石、蒲台島的天涯海角、果洲群島的六方柱,絕對可媲美北愛爾蘭的巨人之堤,凡此種種奇觀,絕無僅有,海外遊客當係寶的東西,反而不被本地旅遊業重視。即使遊走在城市中心,也有很多隱藏山徑、遼闊的效野公園、便利可達的多個島嶼、數之不盡的地道小食,配上多元文化,這些才是我們的本錢,才是不被輕易取代的旅遊業。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