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驗】JUPAS面試遇上《城邦論》,你會點?

撰文:蕭裕均
出版:更新:
我一位做自資課程收生的朋友就在今年的收生面試,做了個小實驗。他是負責社會科學課程的,是故設計了有關英國脫歐公投(Brexit)的問題,以測試面試同學對時事的看法和認知…這條問題本來已經夠「伏」,然而,更「伏」的直情擺在同學眼前:經我朋友精心佈局,桌案上大搖大擺地放了陳雲的《香港城邦論》。假如你是面試同學,又讀過《香港城邦論》,你會怎樣回答呢?
蕭裕均
在攸關前途的情況下,有多少人仍願宣稱自己是本土主義者?(Getty Images)

自中學文憑試放榜以來,身邊在大專院校工作的朋友就忙得不可開交。負責替不同自資課程收生的朋友告訴我,因為自資課程愈來愈多,競爭愈趨激烈,為保足夠收生,令課程「活下去」,一放榜,大家都各出奇招搶學生,並且立馬跟報名同學進行面試。

伏中有伏 問本土主義看法 再放本城邦論喺枱

我一位朋友就在今年的收生面試,做了個小實驗。他負責社會科學課程,故設計了有關英國脫歐公投(Brexit)的問題,以測試面試同學對時事的看法和認知。他要求面試同學指出,英國脫歐派之中的本土主義,跟香港現時的本土主義之關聯,並要求同學評論,假若「HKexit」發生,跟 Borris Johnson 想法相似的香港本土主義者會否後悔公投決定。

這條問題本來已經夠「伏」——面試同學不單要對本土政治有一定認識,也要對國際新聞有一定涉獵,要不然,可能連 Boris Johnson 這牛津畢業的「英國 Donald Trump」也沒聽過,更遑論比較香港和英國的本土主義——然而,更「伏」的直情擺在同學眼前:經我朋友精心佈局,桌案上大搖大擺地放了陳雲的《香港城邦論》。

假如你是面試同學,又讀過《香港城邦論》,你會怎樣回答呢?又如果你本來是「左膠」,會否因看到這本書,反自稱為本土主義或支持港獨者,以討好面試的教授呢?

《香港城邦論》,陳雲著,天窗出版社出版。

根據朋友的「實驗報告」,當天,他面試了 20 多位同學,大部分都無視桌案上《香港城邦論》的存在(或可能根本不知此書所謂何物)。大部分同學在回答 Brexit/HKexit 的問題時,雖然都承認內地人和香港人有文化差異,但都自稱是「中國香港人」(Chinese Hongkonger)。最終,20 多位同學中,只有一位表示,會告訴親戚朋友「香港獨立並不是沒有可能」;而另外兩人則認為自己是「香港人」(Hongkonger),但都表示自己並沒有特定的政治取向。

原來當攸關自身前途時 青年會忽然「成熟」

這面試實驗頗有趣,雖然不是嚴謹的科學實驗,亦沒有大量數據作分析樣本,但其結果(即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自己是「中國香港人」)再一次挑戰社會現時大力吹捧的說法:「青年與本土主義有必然關係」。

自 2008 年起,很多大學民意調查均指出,大部分香港市民對「香港人」身分認同感,高於「中國人」;時至今日,更有七成香港青年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只有三成自認「中國人」。亦難怪「青年與本土主義有必然關係」的說法會在社會盛行。

但是民調的問題設定其實有其限制;我朋友的小小實驗卻正好補充了一個民調難以反映的觀察:在攸關前途的重要時刻當前(如升學面試),當香港的年輕人被問及具爭議性的政治和身分認同問題時,往往選擇以「和稀泥」(或你可說是「中庸」)手法處理,嘗試逃離有可能被視為偏激的位置。這做法常見於成年人世界;實驗的結果反映,香港年輕人面對前途攸關時,處事手法原來跟成年人也差不多。

在網路世界,一個鼓吹本土主義的 post 可能吸引很多 Likes;但回到現實,究竟有多少人會在緊急關頭,仍宣稱自己是本土主義者呢?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