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奧博評】真正大國崛起 改善精神文明比奧運奪金更重要

撰文:方蘅
出版:更新:
奧運金牌本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國力,在中國國力尚弱時,每一面金牌都是一劑強心針,為國人帶來榮譽。可是現時國力日強,國家更需要精神文明富強,以及社會和諧。如果只能向人誇口經濟實力或奧運金牌,卻在精神文明未能達標,恐會遭人揶揄,距離真正的崛起也十分遙遠。
方蘅
今次奥運孫楊失金後,港人也不見力撐孫楊,還說孫楊的不是,可見中國運動員在港不像以前那樣得人心。(Getty Images)

里約奧運首日,中國隊獲得 2 銀 3 銅,論獎牌總數雖和美國隊、日本隊同樣是最多的;但卻沒有金牌,是最近 4 屆奧運會第一次首日無金,可謂開局不利。勝敗乃兵家常事,開局不利不等於不可後勁凌厲;里約奧運中國隊人才濟濟,還是充滿希望。事實上,第二天中國隊就已經開始獲得金牌。

自由行政策增摩擦衝突 影響港青身分認同

然而,令筆者唏噓的是,奧運獎牌一直以來令中國增添光采,令港人為之自豪。可是,如今有港人卻不再有這樣的感受,他們看見中國隊的不利局面,甚至會幸災樂禍。當然,相信這只是小部分人的情況,但總體上,港人對中國運動員的熱情確是日漸冷卻。

在網上,筆者看到一名 90 後港青的轉變。2008 年,他 17歲時適值北京奧運會,他對中國人身分充滿認同感,每次見到中國運動員拿金牌,都有一份光榮感。2012 年倫敦奧運,他仍對中國人身分有認同感,但卻對「大國崛起」不以為然,對於中國隊拿金牌也不再熱衷。再到現在的 2016 年里約奧運,每次見到中國隊輸,甚至是一度喜歡的中國女排,他的心都會涼一下。

從 2008 年起,中國日益強大,國際地位可說是愈來愈高,卻失落一些港青的心,原因何在?值得思量。

2008 年起,港人與內地人接觸的機會多了,可是摩擦也多了,因而對國家的觀感亦呈負面。首先是感到自身利益受損。2009 年推出「一簽多行」後,大量內地客湧港,其後就鬧出「奶粉荒」、「雙非」等問題,更出現了針對內地客的「光復上水」行動。港人感到資源遭分薄、市面擁擠、出行不便。雖然內地客的消費繁榮了市面,但昂貴的租金令小商戶吃不消,商場店舖日趨單一化,失去了本土特色。而部分內地客的一些不文明表現,如隨街便溺等,引人側目,亦造成部分港人恥為「中國人」。這樣的背景,再加上國教風波、佔中等事件的衝擊,遂造成一些港人的離心離德。

自 2009 年推出「一簽多行」後,大量內地客湧港,其後就鬧出奶粉荒、雙非等問題,更出現了針對內地客的光復行動,一些港人對中國開始離心離德。(資料圖片)

改善國家精神文明 尊重香港地方文化 比奧運奪金更重要

好像今次奥運孫楊失金後,遭澳洲泳手翻舊帳。港人也不見力撐孫楊,有網民還在說孫楊的不是,可見中國運動員在港不像以前那樣得人心。

香港是中國邊陲的城市,雖然地位特殊,卻總不是一個大地方。然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寸山河都不能少,中國在崛起之際,香港卻冒起分離意識,恰如給大國臉上的一記巴掌,不能掉以輕心。

從港人的心態來看,中國的奧運金牌和經濟實力並不能令人歸心。港人要見到的是中國改善精神文明,提升國民質素,窮而有禮要比富而跋扈得體。港人也期望中國建立法治文明,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就香港本土來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必須分配均衡,所有人的利益都受到照顧,尊重香港的地方文化。

其實,治理好香港和治理好全國是互為關聯的。

在國民質素方面,內地人的自我感覺也並不好。中央也有「依法治國」的口號,雖然距離真正落實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其實亦是全國由上至下的期望。如果內地能改善這些,必然能改變國家的面貌,亦能得到港人的歸心。

此外,中國地域廣、民族多、省籍多,要管理好這樣的國家,必須尊重各地文化,亦要做到分配均衡,才能促使社會和諧。不論是管理香港,還是管理內地省份,都要在這方面想辦法、花心思。

奧運金牌本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國力,在中國國力尚弱時,每一面金牌都是一劑強心針,為國人帶來榮譽。可是現時國力日強,國家更需要精神文明富強,以及社會和諧。如果只能向人誇口經濟實力或奧運金牌,卻在精神文明未能達標,恐會遭人揶揄,距離真正的崛起也十分遙遠。里約奧運的得與失並不真的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國家如何真正地崛起。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