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種族主義是右派專利?反猶的左翼根源

撰文:沈旭暉國際學術台
出版:更新:
馬克思的反猶論述,便是與針對資本主義有關:他認為猶太人的主要問題,不在於信仰,而在於他們在現代金融經濟的角色,馬克思甚至曾形容猶太中產階級為值得消滅的昆蟲。
沈旭暉國際學術台
今年3月比利時布魯塞爾遭遇連環襲擊後,有右翼分子佔據廣場高呼反伊斯蘭及種族歧視口號,又作納粹敬禮。(路透社)

近年全球化人口流動、移民問題在世界各地引起反彈,本土意識崛起成了全球發展的一個新趨勢。人口政策爭議之中,左右之爭往往是焦點──左翼以道德、包容開放自居,右翼往往容易有「狹隘排外」的形象。論問題本源,左右翼其實並非那麼容易分割──早前拙文《政治正確之死》便曾言,左翼的「政治正確」主導了學術與媒體,正是頗具右翼色彩的特朗普崛起的一大原因。回顧歷史,同樣會發現,難為左右定分界。

反猶思想 並非右翼獨有

2015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William I. Brustein與Louisa Roberts合著的《The Socialism of Fools? Leftist Origins of Modern Anti-Semitism》,是有關意識形態發展史很重要、且有趣的參考讀物。反猶一直是右翼的邪惡標記,而德國納粹領袖希特拉,是當中的標誌性人物。這本書探討的核心問題,則是左翼與反猶的關係:左翼反猶嗎?19世紀末,反猶的右翼如何承繼左翼思想?為何自19世紀末起,左翼開始與反猶保持距離?不同國家的左翼反猶主義有所區別嗎?如是,為什麼?

作者否定以往兩大假設,即:

第一, 歐洲左翼對推動反猶政治毫無角色;
第二, 影響西方對猶太人觀感的反猶論述,大都源於右翼分子。

作者的觀點是,左翼的發展觀與世界主義,令他們對猶太人感到反感──一則認為猶太人的宗教信仰落後不進步,二則認為猶太人族群性與身分邊界意識太強、不合群、難以融入社會。

書本封面(Amazon.com)

康德與馬克思 皆曾狠批猶太人

兩位作者在書中考察啟蒙時代思想家、德國、法國與英國這些不同案例,不同時空的共通點都相當明顯,那就是對猶太人觀感相當負面,認為消弭猶太人的宗教文化、社會影響力是正確的事。啟蒙時代思想家希望建立「普世」、「自由」的社會,以改造封建舊社會,但按哲學家康德的觀點,猶太人的信仰,令他們拘泥於教條習俗、私利,欠缺自由意志,這與啟蒙時代思想家的理想世界願景明顯不同。事實上,康德曾批評猶太人為利己、歐洲人間的「寄生蟲」、其社群存在並不「道德」。

在希特拉鞏固政治領導地位之前,德國反猶論述基於三點:包含左右翼支持者的民族主義、黑格爾的「進步」歷史觀,以及對資本主義的批評。馬克思的反猶論述,便是與針對資本主義有關:他認為猶太人的主要問題,不在於信仰,而在於他們在現代金融經濟的角色,馬克思甚至曾形容猶太中產階級為值得消滅(extermination)的昆蟲;這令德國社會主義者曾長期相信,資本主義的邪惡,與猶太人很有關連。德國極左政黨共產黨,曾於1931年在報章抨擊希特拉包庇猶太中產階級,而在1930至1932年間,亦曾免除黨內猶太人的領導角色。

後來德、法、英左翼與反猶保持距離,是因為形勢有變,需要調整主張,使之更鮮明以鞏固支持;換言之,這是出於政治計算。令形勢變化的因素有二:第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右翼崛起;第二,19世紀末東歐貧困猶太人移民湧入。

這本書的重要意義,是提醒各位介入公共討論、希望以論述改變世界之時,重視歷史案例、比抽空玄談不乏教條味道的道德哲學概念,其實更具價值與力量。台灣網站《故事》創辦人涂豐恩就曾寫過1:

歷史學者抱怨「就業市場」的問題。但他們搞錯了。他們沒看到這世界正在改變,而且變得對歷史更有利。事實上,對歷史學者的需求非常多。

過往解釋世界的偉大理論從歷史案例提煉而來,今後亦應如此。

 

附註:

1. 該段節錄為涂豐恩對John C. Burnham題為《Historians Have the "Job Market" All Wrong》一文之翻譯。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