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穆迪商榷:立法會新丁導致香港停滯不前?

撰文:許楨
出版:更新:
在新當選議員就任之前,便提升了香港朝野之間對於民生政策的討論深度、高度、重視程度,可見新一屆立會,並非「只破壞不建設」之端倪。因此,並非如穆迪所料——選舉結果「令立會難以聚焦在經濟、財政或金融政策上」,而是新人入局,我們要用新視野,去全面審視香港既有發展模式的利與弊。
許楨
朱凱廸、姚松炎入局,已為立會舊土帶來新養分。(黃永俊攝)

本周二,本欄指出,經過 2004 到 2016,長毛、毓民、大舊等人對傳統泛民的衝擊後,新一代民主、公民兩黨議員,已演化成「本土民主派」;與「本土自決派」中的左翼——「民主自決」路線,並無不可調和的矛盾。「激進坐大,泛民瓦解」之說,未見事實基礎。

此外,除卻政治路線的整合與調節,在政策主張層面,敝人亦認為朱凱廸、姚松炎入局,已為立會舊土帶來新養分。所謂「新一屆立會更亂更無能」,並不必然發生,一切事在人為。

筆者相信,進一步發育的「本土主義」,以更新穎、更開闊的社會想像、文化意味、發展理念為基礎,持續充實在野陣營的政策主張。使到已然新鮮感漸失、無力感日增的「爭取普選」大旗,不再獨力難支。從此,「政治——經濟」制度改革兩條腿走路,立會議政才能更全面而高效。

作為思想先鋒 議會新丁有力改變掌權者思維

在歷史視野之下,我們得見在野陣營從單純佔領「道德高地」,進化成攻佔「管治理念」與「發展方向」的山頭,反映港人自下而上的進步。從媒體、學界進入政界的民間領袖,比起殖民世紀延續下來的業界精英,更能掌握時代脈搏,回應青壯年詰問。

就在此刻,美國金融機構穆迪(Moody's Corporation),卻認為新議會的組成,將拖累港府施政和經濟發展,進而影響本地主權評級。

美國金融機構穆迪,卻認為新議會的組成,將拖累港府施政和經濟發展,進而影響本地主權評級。(李澤彤攝)

筆者卻以為,大歷史並沒有偶然——為何是姚從炎教授擊敗建制進入議事廳?

箇中關鍵倒不只是鷸蚌相爭,而是這個城市的發展遭遇瓶頸,需要新的知識結構,凝聚成新的價值體系去解套。

在議員權力及憲制地位受限的當下,立會新丁作為思想先鋒、輿論領袖的角色,更見突出和重要:雖然基於政治效忠對象問題,無法進入建制,卻可透過引領新思潮,召喚民間力量,最終促使掌權者改變既有思維與行為模式,讓社會在艱難中寸進,正是時代賦予立會新人的使命,朱、姚諸君亦須以此自許。

民主、民族自決不相排斥 又主次分明

除了姚教授外,其餘數位筆者並不相識的「同路人」,也有着此一特徵。不只是針對選舉制度,而是整座城市的生產、生活模式,已到了必須反思、重整的關口。

在政治權利以外,近十年來,香港人對自身生存權、居住權、發展權的疑慮,也達至新高,從而累積了支撐這群新人的民氣。無論其人成熟與否,也不必視之為英雄。總之,朱凱廸、劉小麗、羅冠聰,為時勢所造。

近十年來,香港人對自身生存權、居住權、發展權的疑慮,也達至新高,從而累積了支撐這群新人的民氣。無論其人成熟與否,也不必視之為英雄。(資料圖片)

復又,「民主自決——民族自決」一左一右,兩條路線並不相排斥。從年初新東補選到立會換屆,眼前卻是主次分明。

在選戰過程中,無論在新西「朱凱廸——鄭松泰」、九西「劉小麗——游蕙禎」、港島「羅冠聰——鄭錦滿」,都以提出更多「新社會經濟模式」、「關懷弱勢」的左翼,凝聚更高得多的民意。

透過港、九、新界橫向比較,我們得以相信,即便在「自決派」支持者當中,重視社會改革主張、針砭時弊、提出解決方案者,仍佔主流。針對香港資源分配不均、發展機會失衡的改革呼聲和突破之路,仍然比高舉「中港矛盾」更具號召力。

香港新一代選民的分析力、判斷力和投票準則,固然不容小覷,年輕人入局,也絕非純靠包裝與鬥激。

愚以為,新一屆議員就任後,左傾的姚從炎、朱凱廸、劉小麗和羅冠聰,在立會內外的政治能量、論述能力都更高,會擔當「自決派——本土民主派」之間的橋樑,成為在野陣營的穩定力量。

官員首先接見新丁 議政焦點更趨立體化

在設定議程、左右輿情方面,姚、朱等人領導的「民主自決」路線,並不下於民主、公民兩黨新人,讓新一屆立會的議政成果更趨立體化。議員就任之前,獲官員接見者,正是朱與姚。而會談主題,也是政治以外的土地經濟和城市開發熱點。

議員就任之前,獲官員接見者,正是朱與姚。而會談主題,也是政治以外的土地經濟和城市開發熱點。(黃永俊攝)

在新當選議員就任之前,便提升了香港朝野之間對於民生政策的討論深度、高度、重視程度,可見新一屆立會,並非「只破壞不建設」之端倪。因此,並非如穆迪所料——選舉結果「令立會難以聚焦在經濟、財政或金融政策上」,而是新人入局,我們要用新視野,去全面審視香港既有發展模式的利與弊。

一場新的民間與議會互動啟動在即,亦將決定「我城」未來。這是舊時代的末端,也是新時代的起始。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