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記招.博評】拆解橫洲連續劇中的這場獨幕劇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如果把這個記者會看作是一場獨幕劇,那可以說台上各人的唱功做手還是不錯的。特首梁振英更可以說是交足了戲。不過橫洲事件已經不是一個獨幕劇,而是一齣連續劇。觀眾還沒有忘記幾天之前,特首與兩位司長互相卸膊那一幕折子戲。
鍾劍華
政府今天召開記者會,向傳媒及公眾回應事件。(黃永俊攝)

 記者會背景懶人包: 

由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掀起的一場橫洲風暴,在過去兩個星期可以說是搞得政府雞毛鴨血。
上星期當兩位局長與兩位候任議員會面後,觸動了政府是否只向有勢力人士「摸底」來取代公開諮詢的質疑,繼而有報章取得政府內部文件,令政府最終不得不承認有一個由特首親自做召集人的專責小組。
但特首始終未有就把橫洲公屋項目分期,或是否真的有分期這個決定講得清楚,對於這個決定是否由他拍板也語焉不詳。區議會主席,同時也是立法會議員的梁志祥,他的說法也進一步加深市民對政府向鄉黑勢力妥協的懷疑。
政府最終不得不承諾在 9月21日這一天召開一個記者會,全面向傳媒及公眾解釋。但作出這個宣布之後,卻又增加了一段插曲,就是特首梁振英明顯要擺財政司長曾俊華上枱。
星期一晚兩位司長分別發出聲明,明顯看出是特區政府三巨頭有互相卸責、互相否定的嫌疑。這一連串的事態,令這個記者會成為公眾的期待。

梁振英彌補失誤 盼營造有擔當形象

如果單看這一場記者會,可以說梁振英或多或少能夠彌補部分過去幾天為自己造成的損害。梁振英採取的策略是利用這個記者會討好多數人,包括過去幾天對他的態度十分不滿的公眾、等待公屋編配的市民、對房屋問題感同身受的市民、過去幾個月備受壓力的公務員。他也避免有任何說法開罪其他人,所以沒有再把曾俊華及林鄭月娥擺上台,沒有批評令這件事愈煲愈熱的議員。

而對於所謂鄉黑勢力或地產商利益的說法,他也迴避提及任何人或任何企業的名稱,只是原則上說政府不會遷就地區人士的利益,也不會遷就個別商界這一些高度概括性的說法。這與幾天之前,他明顯是準備十足地開了財政司長的名,帶有十分明顯的暗示性,引導公眾把責任歸向財政司長曾俊華的態度截然不同。最後他甚至連從來未用過的「強者之涙」這一招都使出。可見這一次記者會,對尋求力挽狂瀾於既倒的梁振英是多麼重要。

作為現屆政府領導人,他要在自己主導的這個記者會上把財政司長曾俊華置於身邊,明顯也是要彌補前兩天自己造成的失誤。張炳良及其他兩位官員的主要作用,是把事件發展的經過如流水帳般向公眾交代。

事實不容否定,因此特首梁振英終於確認,是他拍板決定把橫洲項目分期。他還特別強調,他自己作為政府最高領導人,也是專責小組的召集人,他有責任這樣做。他在記者會中,不止一次強調自己應該有此承擔。這一種表態目的也很清楚,就是要向公眾展示,他是一個有擔當的特首。

梁振英(左)承認在橫洲發展中自己拍板縮規模,曾俊華就指支持上司的決定。(李澤彤攝)

曾俊華「軟抵制」 話中有話

從上述各方面來拆解,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橫洲事件記者會這一場戲還算是做得不錯。起碼政府鋪陳了些事實,起碼梁振英承認了是自己作出的決定,起碼政府再一次確認了4,000個單位不是最終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在記者會上,特首再沒有意圖重提他對曾俊華的指控,而財政司長曾俊華也沒有翻枱,沒有如周一晚發出聲明那般清晰地向公眾表明不認同特首的說法。總之搞得大家都好好睇睇,可以暫時減一減壓。

過去幾年,梁振英身邊的一些支持者,其實在很多不同的場合,都或公開或暗地裏嚴厲批評曾俊華,又或表達對曾俊華的不滿。到了今天,當曾俊華又有可能會是梁振英尋求連仼的攔路虎之時,以梁振英的好鬥性格,肯定是不會放棄任何可乘之機的。這也極可能是幾天前他提出說法針對曾俊華的原因。曾俊華當然不會對此沒有掌握,當天的高調回應言簡意賅,市民沒有理由領會不到。到了記者會這一個公開而且正式的場合,公眾也沒有理由期望財政司長曾俊華會跟特首公開對揍。

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看出曾俊華在記者會中,基本上是採取守勢,甚至是「軟抵制」的姿態。開場白只是解釋他領導的那個「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的工作範圍,其實是棉裏藏針,說明了4,000還是17,000,有沒有分期發展的決定,從來都不是他的責任。這其實已經指出了當天梁振英把責任指向他的說法居心叵測。

之後記者不問他,他也不作出其他回應。記者最關心的,當然是他會否覺得梁振英擺他上枱,會不會是選戰的開始。對此,曾俊華一句「永遠都要同意你的老細」(always agree with your boss),已經足以把他往後會說的任何門面話都否定掉。說記者當天問他的是一個「Yes or No」的問題,所以才會「直接說不」,就明顯只是以政治修辭來肯定問題了。

獨幕劇演得不錯 可惜這是齣連續劇

政府企圖以大量的事實,包括日期、見過哪些人、時序這些資料,去改變公眾對政府在橫洲公屋項目上的負面觀感。不過所列舉的事實,仍然有十分廣闊的詮釋空間。

發展至今,橫洲爭議除了被指與官商鄉黑勾結有關,也被視為特首前哨戰。(資料圖片)

政府說在所有相關文件中,都有「第一期」這個字,來證明政府的最終目標確實是分期落實17,000個單位。不過,如果公眾對比之前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的說法,為什麼他們又會覺得4,000個單位已經是最終目標呢?沒有工作計劃、沒有路線圖、沒有工作時序,所謂的第二期及第三期,以及17,000個單位這個目標,究竟是政府的一廂情願,還是政府在當前的政治壓力下的權宜說法?如果說文件中有「Phase One」這個詞便說明政府沒有講大話,那為什麼梁志祥及其他區內人士的理解,便不能說明政府是講大話?因此,這仍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議題。選擇相信政府的,在記者會後當然有理由相信政府;認為政府不可信的,仍然有理由不相信政府的說法。

至於特首梁振英親自上馬,搞一個專責小組自己作召集人,背後還有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原因或考慮?怎樣解釋這種做法根本就與2007年時設立發展局,由它去統籌所有發展事務的做法互相違背?對於這些問題,記者會也沒有提供任何有說服力的答案。

如果把這個記者會看作是一場獨幕劇,那可以說台上各人的唱功做手還是不錯的。特首梁振英更可以說是交足了戲。

不過橫洲事件已經不是一個獨幕劇,而是一齣連續劇。觀眾還沒有忘記幾天之前,特首與兩位司長互相卸膊那一幕折子戲。觀眾除了還想看一看整套劇的往後發展及結局之外,現在還有極強的慾望要看一看這齣戲的前傳。因為上面提出的種種問題,都不是這個記者會完全解答得到。橫洲事件的前因後果,到今天仍沒有人可以確定,這是一齣荒誕劇,還是政治鬧劇。正因如此,在未來一段時間,這仍然會是一齣吸引着觀眾眼球的好戲。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