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博評】李克強記者會的大致脈絡

撰文:何亦文
出版:更新: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記者會上李克強說了些什麼?既沒有朱鎔基17年前對「台獨」的橫眉怒目:「台獨意味著戰爭」;也沒有像溫家寶那樣引詩據詞,更在告別政壇前的最後記者會上疾呼:「若不進行政改,『文革』的歷史悲劇還可能重新發生」。
凡是採訪過「兩會」的傳媒人都知道,這種記者會誰能夠得到提問機會、問什麼問題全部由新聞中心「精心策劃」,不過我們可以從這場記者會的問與答大致揣摩到李克強想說什麼?又迴避了什麼?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答記者問。(新華社)

唯一一個關於香港的問題,那記者沒有問進行中的特首選舉,更沒有問囹圄牢獄的前特首曾蔭權,而是「港獨」。李克強的回答也只是重申那些耳熟能詳的表述,相對於之後回答的台灣問題就顯得簡單。香港、台灣是每年「兩會」一定「被提問」的問題,但是前後三位總理,還是2000年朱鎔基的「厲言」最令人印象深刻。

美國傳媒獲得第一個提問機會,和習近平將於下月與特朗普會面有直接關係,李克強在回答中,強調「一個中國」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為美國提供過百萬個就業機會,這些都將是下月中美峰會的題中之議。

韓國記者沒有得到提問,看來「薩德」、朴槿惠被彈劾都為主人所迴避。

很明顯,李克強最想說、最想作出解釋的是就業,中央電視台的「會不會出現群體性失業」,特別是深圳特區報的「雙創的熱情會持久嗎?」只有相關問題中的兩個。由此讓人產生上任後呼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簡稱「雙創」)的李克強在這方面受到質疑的猜測。

就業是每年李克強記者會都提及的問題,他曾表示經濟增長1%,增加150萬個就業職位,按照今年6.5%的增長計劃,全國將增加975萬個就業機會,與新增1100萬就業人口大致接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李克強出任總理後提出的口號,目的是鼓勵年青人以創業的方式自謀生路。政治立場偏左的「紅歌會網」有文章將這項政策形容為中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煉鋼鐵」、三十多年前的農村土地承包制,將生產手段倒退幾十年、鼓勵低層次惡性競爭。

兩年前李克強在深圳考察一間「創客」公司時讚揚說:「你們的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可能也是深圳特區報作為一個地方報紙,獲得提問機會的原因之一吧。

2017年是李克強本屆總理任期的最後一年,如無意外,他在中共十九大後會繼續主掌國務院,所以他不必像溫家寶2012年那樣說「這是我在兩會之後最後一次同大家見面」。儘管如此,會議主持者還是給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供了對這四年政績評價的提問機會。

李克強的回答是:「始終是中高速增長,四年來增速波動也就是1%左右……更重要的帶動了5000多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他雖然沒有像他的前任那樣疾呼政治體制改革,但還是放慢語速說:「說到最難的,還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比如說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這不僅會觸動利益,而且要觸動靈魂。」

鑑於李克強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等高層決策機構中的位置,對改革和發展的評論也只能是點到為止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