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組班.來稿】根治人才荒?不在開位,也不在培育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Ingram Tam

解難的第一步,是要認清問題的本質。所以在「根治人才荒」這個命題上,我們首先要思考一點,就是香港是否真的出現了(政治)人才荒。李首富一句「有能力嘅人唔出聲,冇能力嘅人又爭住黎做。」正正道出了重點,香港從來不缺人,垃圾筒固然「一街都係」,但有能者也不下少數。今日這群人不願從政,背後當然有極其複雜的原因,但按筆者愚見,其實一句「唔好玩」已答到了重心。

何以「唔好玩」呢?我們先看古代中國怎樣玩。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讀書為何,當然是擠身仕途,做官才能合家富貴。富不在微薄俸祿,而在「過河濕腳」,而貴則在烏紗伴隨的名聲地位,白丁能光耀門楣,進入上流社會,再加上官位帶來的權力,當三者理論上都能隨升遷而遞增時,清晰的資歷架構便能提供無盡的慾望和想像,所以歷朝百姓都覺得「好玩」,並玩得不能自拔。至於談甚麼當官要為國為民,就正如說打機在於學習諸般知識及愛國理念一樣,都只是假得不能再假的藉口。

相較之下,香港就「唔好玩」得多。當官能致富嗎?能也不能。某些發展中國家的官員,往往能在處理政務時撈點油水,甚至透過各種手法如賣字畫收受賄款,成為一方鉅富。但本地情況則略有不同,要用官位直接變錢,若無強大後台及相當能耐(如厚面皮和語言偽術),輕則被逼引咎辭職,重則步「橋王」後塵。

那當官總能帶來點名譽地位吧?對也不對。上任後民望插水是必然之事,而部份人甚至在謠傳入閣一刻已遭網民起底猛烈抨擊。所以除非你認同「壞名聲勝過無名聲」,否則要增加知名度得另想他法。至於地位,當官不若從商。資本主義社會下人人拜金,地位不能換錢,但錢倒是能買點頭銜。君不見熱心公益就能當個主席/總理,籌款晚宴中高歌一曲技「驚」四座。無人欣賞?自已解囊,不失大體。家境清白者甚至能被委任太平紳士,閒時監理攪珠,巡視監房聆聽不存在的投訴,又或擔當各式假大空咨詢委員會之成員,一樂也。

所以今日為官,主要為的一定是權,包括各種實權及保密情報的知情權。人類對權力的渴求是永無止境的,且慾望亦通過體驗(reward mechanism)與日俱增,透過支配他人或扶助上位者取得成就,往往能獲得無窮快感。而在情報就是一切的新世界,無論是偷步買車還是「囤地待發」,都說明了為官者近水樓台的無上妙處。

如此說來,筆者豈不是自打嘴巴?權力遊戲的回報明明就是如此豐厚,否則也不會出現當年豬狼爭鬥的局面。但遊戲好玩與否,除了講回報,亦講機制,套之於官場亦即上段所提及之「清晰的資歷架構」。有說,本地不是有政務官系統?而且無論貪曾還是林鄭,也是從低位辛苦經營,最後奪得特首寶座。

問題正是如此,原來「清晰的資歷架構」只局限於政務官,怪不得吸引不了外來人才,而且架構亦只能確保有野心有實力的人花若干個十年才能爬升至常任秘書長,要再下一城,在一堆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在前方擋路的今天,又談何容易?幸運如譚志源及邱騰華者,是異數。

而一個政府外部的人,又要怎樣才能當上局長?出任多項公職,及/或獲聘任為副局長,可以說是大多數前人行過的道路。但政治助理及副局長雖然名義上為公開招聘,過程卻不甚透明,既未有訂下清晰的入職要求,遴選過程以至委員會的組成亦難免卻政治審查的話柄,更不用說背後還有中央指指點點。2012年玩完「公開招聘」,其後人選更是開倒車由政黨推薦或直接委任。今日林鄭組班,與其說是選賢任能,倒不如說是政治酬庸及事急馬行田的緩急之策。所以香港缺人從來是虛像,政府身邊無人卻是實相。而如廝境況亦難在可見將來有所改善,已組成的庸才班子又豈容得下能人,而比著一眾能人,亦不屑走入熱廚房與庸才為伍。

在當前的政治實況下,奢求有甚麼大變亦只是癡心妄想。從上而下,無激烈競爭,亦不鼓勵進步,林鄭與莊曾之爭,相較豬狼混戰,表面上是更為精彩,實質上卻只是更強烈地反映操盤人的意志。而從下而上亦類近,單說在扶植後輩方面較為理想的建制陣營,所挑選貨式亦不堪入目,無甚實力及地方政績卻受一眾大老追捧,結果議會表現嚇煞人驚,甚至有抽政府後腿之嫌。更可怕的是,這群人若能坐穩座位,假以時日,更是未來入閣大熱。而政府亦傻得可愛,直接委任選舉落敗者為官,這不是要告訴全港市民,聘用機制和標準有多麼不堪,竟然淪落到要回收「廢物」?

終極樂觀如筆者,唯一期盼,落在林鄭所言「先易後難」四字中。組班若是作如此安排,則至少會予人「明天會更好」的虛假希望而繼續死忍。還望新任特首能放下歧見,不計前嫌,在如此充足的緩衝時間內,以遠比2012年公平公開公正的遴選機制,毋分黨派或出身,少作政治篩選或審查的前提下,延聘各路精英。如此,港人未來的社會福祉,方有一絲希望。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