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讀錯「Tokyo」?從發音中體會英語霸權

撰文:泰倫西
出版:更新: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學習、使用英語本來百利而無一害;不過令人感嘆的是一些「只」會英語的人,常常活在他們的世界中,恥笑其他非英語使用者,簡直形成一種霸權。「英語霸權」是個相當危險的命題,一旦談及,恐難免遭人口誅筆伐。我幾經掙扎,才決定狠下心腸一吐怨氣。

英語霸權其中一個最突出的例子便是發音。就像廣府話用家恥笑其他廣東方言一樣,英語也有相似的情況——以英語發音標準為中心,操標準牛津口音的人認為其他口音的人為「鄉下佬」。先不論是外國使用者如香港人講的「Chinglish」或是新加坡人講的「Singlish」,甚至英國本土的地方如「Lancaster」、「Cornish」,又或是「Scottish」的口音都同樣有機會被輕視。不少英超足球名星如利物浦名宿加歷查和曼聯名宿朗尼等都帶有口音(Lancaster/利物浦口音),但他們的發音卻往往被人嘲諷。

英語霸權支持者除了在英語本身的口音上有所「講究」外,更會伸展到其他語言上,務必使「只有標準的英語發音才是正確發音」。在歐洲語文中,由於有相近的歷史文化,很多名詞和用詞都是互通的。例如有不少歐洲人用的名字,都是來自於《聖經》當中。這些名字本來在希伯來語、希臘語中的發音未必盡與英語相當,而且即便在今日歐洲各種語言中也有不同讀音。

好像「Jesus」(耶穌)這個名稱在英語中諗作「dzizaas」(IPA: ˈdʒiːzəs),但本來在希伯來語和希臘文中,「j」並不諗作「dz」,而是「y」或是「i」音(「依」音),其發音近似今日廣東話的「耶穌」二字。今日德語中「Jesus」的發音就跟「耶穌」二字非常接近(IPA:jeːzʊs)。(其實還有大量包含「j」這個字母的字詞都有類似情況,如Jerusalem、Johann、Jacob等)。

又例如另一個常見的名字「Ivan」在英語中常讀作「aiven」(埃fun,IPA:ˈaɪ.vən)。但名字本身來自於俄語,發音近似於「伊凡」(IPA:ɪˈvan;俄國歷史上很多著名的Ivan中文翻譯都是「伊凡」)。一般而言,各有各讀、互有傳統,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但英語霸權者卻往往會認為其他發音錯誤(可參考以下片段0:36)。我少時,就曾經將「Jesus Christ」讀作「Yesus Khristus」,因而被同學訕笑良久。在同學的眼中,這個字就只有英語發音才是正統。

更有趣的是,除了有近似歷史文化的歐洲語言外,英語霸權更企圖將「勢力」擴展到其他語言中(但凡只要是有拼音的)。日語就是其中一個著名的「受害者」。日語拼音有自己的發音體系,但英語霸權的魔爪又認為,日語拼音也應跟隨英語發音為準。例如「東京」要發成「tokiyo」(IPA:ˈtoʊkioʊ)、「神戶」(Kōbe)硬是要讀成籃球名星的「高比」、世史常見的「將軍」(Shogun)要諗成「鬚根」(IPA:ˈʃəʊɡʌn)等。

當然,英語發音本身一點問題都沒有。我認為英語霸權的問題在於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所熟悉的英語才是「硬道理」,而不願意去理解和接受這個世界尚有其他讀音的存在。事實上除了發音之外,以英語為中心的霸權思維尚可體現於不少地方,在此不贅。而綜觀身邊例子,英語霸權支持者大致可分成兩類:非自覺型(一般沒有特別留意這個問題)與自覺型(在了解問題的情況下推動霸權)。不知道你又是否一員?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