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強勢回歸.影評】厲害在無忽略前五套《蜘蛛俠》的存在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Tobey Maguire版的《蜘蛛俠》(Spider-Man),由2002去到2007。事隔五年的2012,到Andrew Garfield版的《蜘蛛俠:驚世現新》(The Amazing Spider-Man),拍兩集,拍到2014的《蜘蛛俠2:決戰電魔》(The Amazing Spider-Man 2: Rise of Electro),口碑奇差之下,無以為繼。只隔三年,Marvel接手,推出《蜘蛛俠:強勢回歸》(Spider-Man:Homecoming),掂喎。徹底推翻了之前話因為時間相距太近就reboot所以先會失敗的說法。

新舊兩個版本相隔得近,不是問題,當觀眾失憶才是問題。Andrew Garfield版本中,最錯可能是當Tobey Maguire版完全沒有在地球存在過,於是不介意Uncle Ban再死一次,也不介意綠魔與綠魔之子再出現過,更加不介意Gwen Stacy完全取代Mary Jane的位置。我明白,兩個系列代表兩個時空,不可混為一談;可惜,兩個系列卻實實在在身處同一時空,給同一批觀眾觀賞。你再講一次蜘蛛俠為何變成蜘蛛俠,會悶;Gwen Stacy由小三變正印,會亂;都未計《決戰電魔》重犯《蜘蛛俠3》(Spider-Man 3)的錯誤,一次過隊出太多奸角,搞到劇情失去平衡。

(《蜘蛛俠:強勢回歸》劇照)

《蜘蛛俠:強勢回歸》的厲害之處,首先在創作者心態中,沒有忽略之前五套《蜘蛛俠》的存在。即使,《強勢回歸》的Peter Parker,只有十五歲,大條道理又再被蜘蛛咬一次,親眼目睹叔叔死一次。沒有,當觀眾明白了。加入Iron Man以老帶新,當然有幫助;將愛情元素減到最低,盡力避開之前五套的模式,也相當聰明,高中生如果愛到刻骨銘心,未免太過離地。但那個似Mary Jane的伏線,又確實令人眼前一亮。到主要角色成了型之後,你再想怎樣重覆舊情節,甚至挑戰或改寫,才會事半功倍。Andrew Garfield版就是忘記了這個道理。

加入Iron Man以老帶新,當然有幫助。(《蜘蛛俠:強勢回歸》劇照)

另一項強勢之處是夠膽將戰線縮細。很多電影工作者都有個心魔,續集一定要勁過上一集,第一集打大廈,第二集打機場,第三集就一定要打晒整個城市。《蜘蛛俠:強勢回歸》由《美國隊長: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Civil War)引伸出來,正常推理,新敵人仲唔係野心勃勃要毁滅地球的大壞蛋?唔係囉,禿鷹只是一個普通生意人,只想一家人生活得好,沒有意圖要長命百歲或者控制世界或者證明自己好打得,他最想低調地發達,千祈唔好跟Iron Man或復仇者聯盟這堆超級高手有任何接觸。點解會變奸?最主要係因為唔夠富貴。政府政策含糊不清,搞到投資失利,然後唔服上流社會的壟斷,加少少貪念,加少少學識,便作奸犯科了。不用什麼什麼博士,不用什麼什麼科技集團老闆,不用什麼什麼外星生命,像你像我就有機會跟蜘蛛俠對頭了。即刻充滿代入感,甚至同情心。窮,才是萬惡之源。

至於大家最關注的美魔女版梅嬸,我反而沒太大感覺。都係參考大陸劇啫,角色無論什麼年紀什麼戲份什麼性格,一律找最強的美女化最美的妝去飾演,你看2017年版本《射鵰英雄傳》的瑛姑、傻姑、梅超風,便明白。這個現象,大概可以稱之為「美國漫畫英雄電影大陸金庸電視劇化」。

(《蜘蛛俠:強勢回歸》劇照)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