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單打戰.影評來稿】觀眾進場都是為了她——Emma Stone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銳

網球、男女平權、同性戀及Emma Stone

基本上,我已經把整部電影的內容都告訴你了。

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網球界的一件盛事——Billie Jean King vs Bobby Riggs(大戰稱為Battle of the Sexes,亦是本片的戲名)。Billie Jean(Emma Stone演)是當年網球壇的女明星,但因男女球員待遇不平等,成立女子網球聯合會(WTA),追求性別平等;另一端的Bobby Riggs(Steve Carell演)就是球壇的前一哥,極端的男性主義者,為了再追求生涯的高峰向Billie Jean提出挑戰。值得一提的是這場Battle of the Sexes,到現時為止還是最高收視的體壇電視節目,且還未計電視轉播。

電影差不多兩小時,但節奏相當明快,將四個元素完整地詮釋出來。電影沒有過份賣弄在體育上的熱血,或是不斷加入喜劇原素,你可要知道Steve Carell是個著名的喜劇演員。但這齣戲不論在劇本、配樂或是鏡頭運用上,都把觀眾帶回七十年代的男女不公及Billie Jean的內心世界。

Emma Stone和Steve Carell分別飾演網球選手Billie-Jean King和Bobby Riggs。(《Battle of the sexes》電影劇照)
+13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故事就交代得七七八八,講網球,在香港完全算不上熱門的運動;講男女平等,對比美國的歧視背景,在香港就算不上最大的議題;講同性戀,又不像是這部戲的最大賣點。我想一班觀眾進場都是為了她——Emma Stone。憑《星聲夢裡人》中的女主角,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新鮮滾熱辣的影后——Emma Stone。即使你沒有看這部電影,相信也想知道她在獲獎後的表現吧!

首先,一定要先肯定Emma Stone的演技,絕對出色。她對Billie Jean King的演釋可是淋漓盡致,無論角色的口吻,還是平日的小動作,一樣自然。在一次Billie Jean King的真人訪問,她也說當她閉上眼去聽,就像聽自己當年的說話一樣。你也可以打開網頁去搜尋當年Billie Jean King的樣子,模仿度十足。加上那有一點哨牙的笑容,還有少少駝背的走路,這位「影后」把當年的「球后」活活的重現在觀眾面前。

在一次Billie Jean King的真人訪問,她也說當她閉上眼去聽,就像聽自己當年的說話一樣。(Getty Image)

其實電影大可以利用Billie Jean的練球辛酸史、她對性向的迷茫,或是Riggs對女性的不滿借題發揮,令到男女觀眾入到戲院各有立場,最後大戰各有想法,眾人拍案叫絕離場。可是,電影沒有走這條路,反而完全相信兩位主角的演技,利用內心戲交代整場大戰,而Emma的確沒有令人失望。雖然女主角強悍,遇到不公說做就做,絕對是個女強人。但背後其實又受到極大壓力,對生活有很多不安。在Billie Jean駕車的一幕中,她與她的女情人在一起,Billie因與女性發生性行為感到內疚,想釐清雙人之間的關係。當中她的聲線中帶一點尷尬,表情又像一個剛擁有初戀的高中生,與我們平日所見高貴又成熟的Emma截然不同。不到五分鐘的一幕就簡單交代出Billie Jean對女情人的絲絲愛慕,再帶出她對自己性向的欲拒還迎,十分到位。Emma對於角色的演出拿捏得當,表情、眼神、身體動作,通通都看得出下足苦工。告訴你除了外型像Billie Jean外,連內心也是,我也慢慢被她帶進電影的氛圍。

今年Emma Stone再度以《男女》出爭奧斯卡,但個人認為雖然這次Emma Stone的演出很出色,但又未必可以把她帶到下一個奧斯卡。為甚麼?這次Billie Jean這個角色與前一部《星》中的Mia太過相似,一個是對網球的執著,一個是對演戲的執著,而兩個也是很有目標又感性的角色,欠缺一點驚喜。反而期待Emma有點不同的演釋,可能是做個女反派,或是做個小女人,當然我也相信她會有更好的演出。

《男女單打戰》可惜在吃不中香港人的口味,網球不熱門,男女平權或同性戀始終不是本地最大的民生議題,令香港觀眾的代入感不足。入場時場內只有不到十人,明明只是上映第三天,也是熱門時間進場。如果有更加吸引的題材,相信憑Emma Stone的演技,這部一定算得上一部大作。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