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根急轉彎.影評】導演掌控熟練:以老派方式,走最新潮路線

撰文:陳廣隆
出版:更新:

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久休復出」(其實只是轉戰電視界,探索新平台之餘,也在尋求、培養拍電影的飢餓感、新動力),一部《盧根急轉彎》(Logan Lucky,2017),當今無數成名導演和影壇新銳就立即被比下去。懂得看足球的,不會只看球員如何逢人過人一扭七,精髓在於傳、射、控、停;懂得看電影的,就看得出史提芬蘇德堡如何指揮若定。

偷盜片(Heist film)向來是荷里活優而為之的片種。成型於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達至顛峰,多走冷硬、型酷的格局,到六十年代開始出現戲謔的變奏,七十年代以後變化更多,有的誇張,有的暴力、有的卡通,觀眾見慣見熟,一年幾部,有的又流水作業,自未必意識到偷盜片對劇本之嚴謹、導演的掌控、劇組之熟練的要求,輕鬆刺激地看完也就輕易轉眼忘記去。

懂得看電影的,就看得出史提芬蘇德堡如何指揮若定。(《盧根急轉彎》(Logan Lucky)宣傳照)
+9

特別是荷里活近年復興偷盜片,《非常盜》(Now You See Me)系列將魔術與偷盜結合,主角們談笑用兵;《狂野時速》(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系列則將飛車黨俠盜化,片商賺得盤滿砵滿,但學步者如《非常速盜》(Overdrive,2017),拍得雖然不算很差,觀眾卻沒怎麼留意到了。上述兩個系列雖然都以「專業高手」為主角,其實越來越倚賴特技,主角們互相鬥嘴、取笑的時間幾乎比盜竊過程更長,骨子裡滿滿是喜劇的味道。到了不按常規出牌的年輕高手艾加韋特(Edgar Wright)的《寶貝神車手》(Baby Driver,2017),更擺明以喜劇方式拍飛車偷盜,以明快剪接配合大量流行音樂和歌舞般的肢體動作,搬演、耍玩過往同類型片的情節和形式,評論就說這是飛車版的La La Land,成功闖出了名堂、贏得了票房。

偷盜片與飛車、喜劇結合,自《奇謀妙計劫金磚》(The Italian Job,1969)以來,變化甚多,也不能一一細數。可是這個類型的發展,卻往往只求刺激過癮,重視飛車場面,卻輕忽偷盜過程,鋪張了後段的奇觀,則忽視整體節奏的平衡和嚴密;販賣飛車手的型酷外貌與廉價友情(就像《狂野時速》系列,不少前作的敵人,就是曾經害死了同伴的,為了對付新的敵人也可以稱兄道弟),卻鮮見角色之間的深刻互動與性格發展;過於遵從同類型的起承轉合,沒有新意就唯有搞大爆炸大鎗戰去。可是真正精彩的偷盜片,其實是可以一鎗不發乃至一言不發的。

《盧根急轉彎》不走冷硬沉默的格調,同樣是抵死幽默,卻無上述毛病。史提芬蘇德堡是拍攝偷盜片的能手,熟諳此一類型的種種變化。他的早期佳作《非常奇殺案》(The Underneath,1995),翻拍的是四十年代偷盜片尚未完全定型時早期傑作《血泊鴛鴦》(Criss Cross,1949),充滿厚厚的黑色電影(Film Noir)味道;千禧年後的《盜海豪情》(Ocean's Eleven,2001)及其續作,則是六十年代以《銷金窩大劫案》(Ocean's 11,1960)為首的群星拱照格局,拍得更是星光熠熠,娛樂性豐富。復刻四十年代、超越六十年代,蘇德堡再挑戰偷盜片,就向近年再興的飛車式偷盜片喜劇下戰書。

《盧根急轉彎》不走冷硬沉默的格調,同樣是抵死幽默,卻無上述毛病。(《盧根急轉彎》(Logan Lucky)劇照)

【編按:以下內容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以老派的方式,走最新潮的路線,《盧根急轉彎》沒甚麼新奇的秘密武器,不搞特技,不賣帥氣,反倒將高安兄弟(Joel & Ethan Coen)的小人物套在《盜海豪情》的故事上,大智若愚,傻有傻福,還有點點親情,劇本寫得異常紮實,駕馭得渾然天成。還有哪套飛車偷盜片,寫兄弟情、父女情,會用上如此篇幅、這麼深刻?當那首“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響起時,當爸爸的觀眾必有所感觸,然而蘇德堡絲毫沒有(也不必)捨棄諧趣與緊張感,皆因處處都估佢唔到——當你以為前妻角色出場時後段會有求復合大團圓的情節,原來始終沒有;當你猜想最緊張的爆破金庫段落就是遇到阻延也必一氣呵成時,蘇德堡卻突然搞笑起來玩爆糖還要寫化學公式!當偷盜完結、父女和好,看手錶片長也差不多時,這時女幹探才突然現身彷彿還有一整套長片的篇幅未講,到終幕卻又玄虛未定,真教人意猶未盡。這就是輕重緩急拿捏得恰到好處的表現。

因此,《盧根急轉彎》一出,像《寶貝神車手》一類作品頓時就像小朋友玩泥沙,再是型酷、好玩、精妙,終究略嫌張揚、刻意、卡通,不及前者的隨意揮灑、遊刃有餘。拍飛車偷盜片,不一定要在高速公路上追逐良久才是精彩,像蘇德堡,飛車場面只佔短短的幾場,卻是全片都有如坐上飛車般大起大落,方叫高章。拍商業娛樂片,要拍到這個地步,才叫功力啊。純看故事,《盧根急轉彎》未必有太大驚喜,更談不上是甚麼經典,但看各明星演員裝傻扮懵,跛腳斷手、裝扮土氣的喜劇演出,欣賞蘇德堡牛刀小試的調度功夫、新晉編劇的密縫健筆(據報她原來是蘇德堡妻子,相當神秘),就值回票價有餘了。

以老派的方式,走最新潮的路線,《盧根急轉彎》沒甚麼新奇的秘密武器,不搞特技,不賣帥氣。(《盧根急轉彎》(Logan Lucky)劇照)

更值得欣賞的,是蘇德堡冒險行軍,將所有事後播映權、外國發行權一早賣掉,自己手上有了資金,就可拒絕荷里活大片商插手,既可壓低成本,也可將集得的成本盡放在電影拍攝上(而且所有創作上的決定可由自己話事),那樣就是小賺也是勝利——本片成本不足三千萬美金,票房四千五萬,數字上對荷里活也許不多,其實是賺到笑了,許多成本逾億的大片,背後不知花了多少個千萬用於宣傳、與院線拆賬,最後可未必有多少落袋。蘇德堡搞獨立製作出身,深明當中竅門呢。

這其實也就是《盧根急轉彎》的精神。小本經營,不依附大財團,繞道而行獨立創作,雅俗共賞且絕不欺場,就如影片裡的小人物,反擊表面講制度實質剝削的大企業,以為眾主角們只是偷盜自肥卻原來是皆大歡喜(還為監獄囚犯爭取了權益!),事成後不貪圖逸樂,享受的是社區感情,這是金融海嘯後有力的控訴啊。看新聞,明年荷里活將有一部全女班的仿《盜海豪情》的偷盜片喜劇《Ocean's 8》上映,八英雌食大茶飯,不知道是否能超越蘇德堡的顛覆精神?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