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影評】韓式催淚+荷李活特技=「神作」?

撰文:李美
出版:更新:

縱然坊間對《與神同行》讚不絕口(或者泣不成聲),惟筆者卻斗膽甘冒不韙,認為無論劇本抑或特技,本片俱與「神作」美譽大有距離.....讀者可能會問,這是否雞蛋裡挑骨頭呀?下文將為大家娓娓道來…….

筆者一直強調,韓片特技經已達到荷李活級數,配以本身一貫富心思及極催淚的劇本,凡此種種,均可預期大片格局的《與神同行》票房不俗。《與神同行》上映僅僅四日,就已經繼《我的野蠻女友》(2001)、《屍殺列車》(2016)、《軍艦島》(2017)、《逆權司機》(2017)以後,躋身為第五部在港達到「千萬票房」的韓國電影,足以看到本片氣勢何其凌厲,也證明了韓片近年成績何其彪炳——單單近年已佔「千萬票房」4部之多,韓國影壇崛起速度之快無疑令人咋舌。

《與神同行》具備賣座電影所需元素,其大收旺場絕對可以預期。荷李活級數的特技,固然是本片一大招徠,正如預告片也對此大sell特sell,既輯錄了戲中非常浩瀚的地獄場景、非常懾人的動作畫面,又從天上打到地下,再從森林打到沙漠……單是相關官能刺激,已夠觀眾目不暇給,兼之讚嘆今日韓國電影水準,竟已達到如斯高度。可是,筆者卻嫌本片過份賣弄特技,甚至有點「為特技而特技」,為追荷李活風格而多少本末倒置了,不惜損及韓式劇本的一貫高超處理。

的確,《與神同行》極之催淚,電影院內的「開紙巾」聲音就見此起彼落。毋庸置疑,本片的感動位十分突出,不少人都易為之落淚;可是,這實也十分人工、十分生硬,相關計算實在計得太過厲害,以致大有強擠你哭的感覺。這跟昔日的韓式催淚,在層次上恐怕有所不及。可能是電影太過側重特技吧,是故整體不夠平衡顧此失彼,反而令劇情和角色的構成變得單薄——過份荷李活化,因而失卻韓片的原來精髓,筆者認為是本片的重大敗筆。

如果說,《與神同行》將韓國電影推到新的高度,若論票房等方面無疑是對的;不過,美風壓倒韓風,就連過去韓片強項都失諸交臂,這對韓國電影的發展又是否好事?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明顯追求荷李活化「為特技而特技」(《與神同行》)
+16

《與神同行》的故事很簡單,先是消防員金自鴻(車太鉉 飾)救人身死,之後由三名地獄使者引領接受7大地獄審訊。結構上乃是「死亡——審訊——過場——審訊.......審訊——過場——審訊——轉世」;可以說,由第一二次審訊開始,觀眾已不難猜到往後的電影脈絡。中間雖然加插了弟弟情節,但總體發展仍離不開上述框架。

前文強調,本片出現「為特技而特技」的問題,正正基於以上結構所致。電影開首的「死亡」一幕,裏面的特技呈現固然先聲奪人,既精彩又簡潔地交代了金自鴻的捨身救人的「貴人」死因。由火警現場的描繪、救人過程的驚險、到燒斷繩索金自鴻不幸墜樓,鏡頭處理都一氣呵成,予人萬分緊張之感,這是不得不讚的。

然而,當進入「審訊——過場」階段,雖然筆者並不通曉所有宗教的地獄觀,但不禁要問的是:電影為何要在「審訊」之間的「過場」之上,花費大量篇幅去描述「打怪」?如果這是科幻片、動作片、英雄片、災難片之類,「打怪」元素固然是少不免的;不過,查《與神同行》的定位,少量「打怪」實已相當足夠,大量「打怪」則是畫蛇添足。更弔詭者,乃戲中還有荷李活式無端驚險,好像纜車突然斷纜,又或出現荷李活式追逐戰,不過今番則由汽車追逐改為靈魂追逐,至於片末所刮起的沙暴龍捲風,更竟然空有浩瀚而沒傷人死人……凡此種種的莫名其妙,明顯都是追求荷李活化「為特技而特技」的結果。

當然,特技效果帶來了官能刺激,有助加強電影的緊張氛圍;然而,《與神同行》的主菜誠不應是特技元素,片中每隔一段時間就來個「打怪」,便將審訊與審訊之間的故事進程割裂開去,導致劇情發展與劇力凝聚變得支離破碎。觀乎其他電影的過場處理,就鮮以大量「打怪」帶過,而多用來交代背景從而加深刻劃劇情和角色--的確,本片雖然長達139分鐘,但過多的不必要的特技畫面,也令劇情與角色的描寫淪為次要。

「護衛」解怨脈(朱智勛 飾)(《與神同行》劇照)

先談劇情。《與神同行》的一大主軸,無疑在於審判二字,帶有警醒世人的味道。首先,本片需要處理7場審訊,無可避免會非常吃力(中間還要「打怪」);本片保留了韓式劇本之優點,去到最後原來7場審訊皆能夠一線串連,由始至終都緊扣終極的親情核心,誠可見到編導不是全沒心思。不過,正正受累篇幅緊絀的制肘,初頭的審判內容就嫌流於表面,甚至有點「小學雞」。例如:在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這個大題目下,討論救人性命與犧牲他人性命的好壞對錯,豈不是個ABC般基本不過的命題?另外,討論純粹利己的騙人謊話與旨在利他的白色謊話(white lie),豈不同樣老掉牙嗎?類似道德兩難誠非不可以談,但倘真要談的話,電影理該有個更深刻、更入肉、更全面的塑造方成,而非輕輕一抹地簡單帶過;觀乎《與神同行》的處理,與其說是深入淺出地說教,不如說是眼高手低地僅僅觸及表面罷了。何況,如果所謂地獄審訊又或「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竟然還在糾結如斯層次的道德兩難命題,則這個閻羅王或者上帝也實在太過「小學雞」了吧?倘將特技「過場」的篇幅轉而花在探討該些命題,就必有助加強電影深度。

此外,今時今日,社會上已不應存在職業貴賤之分,有的只是不同崗位各司其職;消防員的工作固然值得人們尊敬,但其履行職責救人救火,在地獄論功行賞又應否高人一等?抑或應該跟掃街洗碗同一待遇?可以說,要不就是閻羅王本人「離地」,要不就是電影本身「離地」;其實,只要不將金自鴻定義為消防員,而設定為是一般文員之類,就能夠輕描淡寫兼順理成章地滿足他的「貴人」預設。

至於電影的最後「天倫」審判,無疑是「開紙巾」的僱淚大位。本片反轉傳統去談「子欲養而『子』不在」,尤其沿用了韓片一直擅長的生離死別絕活,片中母親一角(藝秀晶 飾)且是個體弱啞巴,固然容易感動一眾孝子賢孫觀眾,以戲自況、睹戲思人。可是,本片除了「審訊——過場」的發展定律,此外還有「提出控罪——推翻控罪」的審判定律,當中的辯護理據更往往涉及「親情」方面的「動之以情」;由是觀之,金自鴻最後在「天倫」審訊被判無罪,不但是完全可以預期的,抗辯理由亦可料到與親情相關——此所以,不少觀眾沒有流下眼淚,正或因為劇情「一早估到」。舉例來說,當大家都預知「貞子」會從電視爬出,試問誰又會被嚇倒呢?同樣道理也適用於金自鴻身上。所謂計算太盡,就是故事背後有套方程式;當觀眾看穿相關計算,答案難免一早寫在牆上,而不會感到太多驚喜(或為之哭崩)。韓片過去精於「扭橋」,《與神同行》最後誠也涉及扭橋;可惜,相關扭橋並不足以扭轉上述劇情定律,即使觀眾為之流淚了,但就相信沒有甚麼震撼。

進一步說,如果不受電影裏的煽情音樂及氛圍渲染,讀者們現在一起平情回想,試問那位一度企圖弒母、虐打揭發事件的弟弟、繼而離家出走15年至死的金自鴻,即使他每年寄錢寄信回家,這到底稱得上是將功補過的「孝子」嗎?比較而言,相信普天之下許多人均比他更有孝心,至少絕大多數都不曾想過弒母、也沒離家出走,此外亦會擔起養家以至親手照顧父母的責任。果如是,金自鴻真箇「孝感動天」到一個點,竟然連閻羅王都為之動容?況且,有謂「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而在父母眼中,亦難免較易原諒自己子女;有見及此,單單父母的寬恕標準,難道足以像耶穌赦免人們罪行般,作為「最後的審判」的定罪準則嗎?更枉論不少人空有父母之名而無父母之實;若問近日虐兒案中的「父母」,只怕他們不知「父母」為何物......客觀地言,電影說服力實嫌不足;尤其是,親情及孝義作為本片的另一核心,上述劇情可謂單薄乏力。事實上,直至金自鴻弟弟——另一「孝子」金秀鴻(金東昱飾)——的劇情展開,本片才稱得上正式進入軌道及扣人心弦起來;而最後為母親報夢的壓軸一幕,基本也由金秀鴻母子所帶動,跟金自鴻這位男主角並無多大直接關係。

金自鴻這個角色浪費了車太鉉演技(《與神同行》電影劇照)

談到角色,《與神同行》的人物設定也流於平面。先講三名地獄使者:「老大」江林(河正宇 飾)、「護衛」解怨脈(朱智勛 飾)、「助手」李德春(金香起 飾)。其中,後兩者的人設堪稱「典型中的典型」,一個是純粹的「打怪」打手,一個是純粹的「過場」嚮導,甚或僅為「型男」和「美女」般的花瓶,都沒有太多靈魂可言;河正宇的演出固然使人眼前一亮,但江林此角到底並無甚麼深層刻劃,特別是片段式呈現他的「古裝」影像,又到底所為何事呢?戲中完全沒有清楚交代。其實,有鑒三人「工作」背後好像各有苦衷,難免會期待各自都有故事展開;可惜,這個預期原來只是美麗的誤會。好大可能,這又是另一「荷李活化」的結果,只為留下尾巴等觀眾追看續集. ——(有傳《與神同行》續集經已拍好,並將於今年八月在韓上映。)然而,正當荷李活的「續集文化」備受抨擊,韓片何必「好學唔學」?某程度,以上人設跟《西遊記》甚為相似:李德春就似沙悟淨,解怨脈就似豬八戒,而江林則似「一筋斗」翻來翻去主動出擊解決問題的孫悟空,金自鴻自然就是被護送往目的地的唐三藏了。可惜,《西遊記》四角都是有血有肉,《與神同行》的卻血肉模糊。

至於作為「男一」的金自鴻,這個角色也恐浪費了車太鉉演技。不是嗎?綜觀全片,金自鴻不是一副「喊苦喊忽」的表情,就是一臉「蠢相」苦幹拚搏。對他來說,相關發揮空間固然非常有限;然而,這角色本應是最矛盾、最深層、最多內心戲的,只是劇本方面卻沒給予應有的著墨比重......反之,如前所述,金秀鴻母子的「副線」展開卻有力感人得多,對比「主線」經常側重「打怪」,這種處理效果著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總括來說,許多人看畢《與神同行》,都說事後應該補看漫畫原著;這豈不意味著,單看電影版本並不足夠嗎?以致不得不透過原著,才能夠真正了解劇情人物等等?畢竟,一齣電影作為一個獨立的作品,應該具有絕對的完整性,實不應該倚靠其他載體來補充完善。恰如《孤星淚》歌劇,便為一部萬世稱頌的殿堂大作了,看罷未有必要爬回原著小說去增進對故事的理解(雖則兩者情節有異)。

最後的最後,筆者不得不承認,或許是對韓國電影期望過高了,所以對《與神同行》的評價過於苛刻;然而,無論如何,要談本片份屬「神作」,筆者肯定百分百不認同。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