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優獸大都會】突破盲點 從優獸市看本地少數族裔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傳統刻板的觀念,加上過於簡單的標籤是非常危險的,真正不懷好意的人往往就以這些觀念和技倆蒙騙大眾,分化社會…《優獸大都會》中的動物因偏見,使被毒害的捕食性動物受到誤解…就如在網上搜得的罪案新聞,犯案的人全部都是少數族裔的人嗎?犯罪是因為種族的天性?還是其他如經濟環境、政府政策、社會資源及福利分配等的原因,使某經濟或社會階層人士傾向犯法?
筆鳴

文:筆鳴

迪士尼的動畫總不會令人失望,近期的《優獸大都會》又是一例。動畫英文原名 Zootopia,是「Zoo」與「Utopia」二字的混合,意即動物的烏托邦。動畫開首也有介紹「優獸市」的特點,就是不同動物在這理想的世界中都能和諧地、文明地共處,再沒有「捕獵者」和「獵物」之分。但事實又是否像理想般完美?

烏托邦金玉其外 建築在刻板印象上的「和諧社會」

表面看來,動物在優獸市的融合似乎很成功,獅子和綿羊分別為市長副市長,主角兔仔朱迪靠努力也可當上警察,無論原被定型為兇殘或溫馴的動物都能擔當不同的職位,共同建構和諧完美的社會。

但故事的發展便向我們展示了傳統刻板觀念的根深柢固與其帶來的問題。兔仔警察即使有能力也只被分派較瑣碎的任務,狐狸自小就被認定為不懷好意而被排斥,其後捕食性動物發狂也被認定為他們原始獸性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傳統刻板的觀念,加上過於簡單的標籤是非常危險的,真正不懷好意的人往往就以這些觀念和技倆蒙騙大眾,分化社會。戲中的綿羊副市長,便完美演繹了這奸角。她以有毒植物使數隻捕食性動物發狂,加上社會大眾過於簡單的分類,把動物標籤為「捕獵者」和「獵物」,以及大眾對捕食性動物的刻板兇殘的印象,真正邪惡的綿羊很容易便引起社會對「捕獵者」的反感與憎惡,分化不同動物以達其個人目的。

動畫以外 現實社會也有刻板標籤嗎?

刻板的觀念和印象尤其容易產生盲點,使我們忽略了事實的全部,誤解了一部分被標籤的人。(法新社圖片)

現實社會中不難舉出類似的例子,在港的少數族裔就是很常受誤解的一群。他們多因膚色或外表,就被認為是滋事或犯法的人。在搜尋引擎中搜尋搶劫等罪案的新聞時,不難發現愈來愈多報導將疑犯以其種族去作標籤。久而久之,這些簡單的標籤很容易就成為大眾心中的刻板印象,令他們認為某種族的人真的要多加提防。

當然,媒體有時過於簡單的標籤和報導並不是問題的全部,市民大眾自身的思想判斷也是問題的一大幫凶。在這資訊氾濫的年代,很多評論都提及過,現在的資訊傳播方式不利於對社會問題的深入討論。市民往往接收到一些表面訊息就很快下定論、表立場。情況就如《優獸大都會》中,大部分動物都未了解情楚情況,便以自己的刻板印象,咬定動物發狂的原因只是他們捕獵的原始獸性發作,是捕食性動物的天性、生理因素,沒有考慮其他解釋問題的角度。

刻板的觀念和印象尤其容易產生盲點,使我們忽略了事實的全部,誤解了一部分被標籤的人。《優獸大都會》中的動物因偏見,而抹殺了草食動物發狂的可能,被蒙蔽的雙眼阻礙了他們求得事實真相的全部,使被毒害的捕食性動物受到誤解。就如在網上搜得的罪案新聞,犯案的人全部都是少數族裔的人嗎?犯罪是因為種族的天性?還是其他如經濟環境、政府政策、社會資源及福利分配等的原因,使某經濟或社會階層人士傾向犯法?

主動了解 方可突破盲點

社會上任何問題的背後都有複雜的成因,作過分簡化的分析及論調都是危險的,往往只會將問題惡化,分化社會。要突破盲點,消除偏見,首先要踏出第一步去了解不同的人以及其意見,戲中的兔仔和狐狸最後不就是因了解而變成好友嗎?

筆者記得看過美國總統奧巴馬其中一個訪談,內容提及美國社會分化其中一個原因,是部分人只看 FOX News,另一批人就只讀 The New York Times。奧巴馬以此表達美國大多人只接受片面的意見,彷彿令他們活在不同的世界,意見分歧愈來愈嚴重。無論是不同報章、不同政黨、不同團體等的意見,我們都應先中立聆聽才作客觀分析,得出的結論才算是全面持平。通過了解社會上各方的特質和意見,我們才有機會像 Zootopia 般建立一個真正和諧共融的社會。

【編按:劇照由電影公司提供。】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