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家庭相簿 出現不該出現的東西

撰文:波夫波
出版:更新:

2012 年,我創作了一系列照片,名為《八九風光如此美好》。
我翻開自己家裏的相簿,想追索一下自己在 1989 年(當時我 11 歲)時究竟做了什麼。
我的記性不好,年輕時的記憶都瑣碎模糊,照片成為我探索(或建構)自己過去的一點憑據。

留住動人一刻?家庭照片中的有和沒有

選擇了 1989 年,大概都不用我多說吧。那是香港火熱的一年。關於這段中國民運的記憶,我就只有 3 件事:

我自己親手做的一本剪報硬皮簿;
爸媽帶我去看「民主歌聲獻中華」;
和小學中文科趙老師在課堂上哭的事。

《八九風光如此美好》的原始點很簡單,便是想了解我自己 1989 年的生活。在這歷史的大時代裏,我曾做過什麼?透過照片的「溫馨提示」,我慢慢想起,原來當年我曾去過別人家裏慶祝生日、曾與弟妹在坪石邨樓下踏單車喝汽水、也跟家人參與過父親公司的遊船河旅行等。

最令我驚訝的是,在 1989 年 6 月 3 日的照片裏,我發現自己在沙田大會堂(大概是?)的書展裏看書,還在眾書前拍了一張單人照。

一本最個人的家庭相簿,能反映出大時代的氣氛嗎?家庭照片能透過「不展現」具體社會事件,來「展現」歷史嗎?這些家庭照片,大都是由我爸親自操刀,那顯然是我爸想為家人拍照留念的一種情感舉措。但同時,這可能也是一種家庭記憶的建構?那些廣告經常賣弄的「留住動人一刻」宣傳口號,那些微笑 V 字手勢和為拍照擺出的誇張動作,是建構、是表演、還是反射動作?

超時空細節 就在眼皮底下

聽說照片是證據。我卻決定擔當一個像獨裁者的角色,竄改自己家庭照片的一點歷史。

每張照片的影像內容都經更改,被我加插了一些理應不在那個時代出現的東西。在展覧或展示時,我刻意先不告訴觀眾,以了解他們能「看到」多少謎底。

有趣的是,有些人看到照片,卻完全沒有察覺細節變更了。他們根本沒仔細看。這種觀眾也反映當代部分影像消費者,他們只物理上「看到」一堆影像,卻沒花時間「認知」或「感受」到影像的內容,但這種類別不是我想談的重點。

我想談的是,當觀眾開始發掘到照片中的不妥時,總的來說,愈年長的觀眾發現得相對更多,這種發現的能力並不單單在於觀察,而更可能出於他們對社會歷史和事物的認知與記憶。

這讓我想到:二十年後的年輕一代還知道「面書」是何時出現嗎?還知道手提電話是什麼時候普及的嗎?還知道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嗎?還聽說過「六四」這件事嗎?

歷史被篡改與遺忘 我們可能都不察覺

這輯照片系列本想探討的,是家庭照片與社會之間的影像關係(私密的家庭照片能反映一個火熱的年分嗎?),同時涉及家庭照片形式上的蒙騙(家庭照片看起來總是更像真實而不虞有詐),更有趣的,是考驗觀者是否察覺到照片被竄改?如果有,是什麼?如果沒有,又為什麼?如果我們的歷史被篡改,而又一代傳一代;又或歷史被遺忘而沒傳到下一代,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無法察覺自己被蒙騙的觀者。

《八九風光如此美好》本談遺忘與歷史,現在卻有一班人說他們要主動不理,拒絕認識和悼念,可謂對我自己、作品和歷史的一點諷刺。

【編按:以上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