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電影推介《玉女于飛》】女兒十八當出嫁 老竇呷醋都冇用

撰文:安娜
出版:更新:

有一個女孩子,她父親對她幾乎是「愛到發燒」。
要追求這女孩已經不容易,但是要得到她父親的認同,是再困難十倍。

《玉女于飛》劇照

還不過是在追求階段,這父親已處處提防所有可能成為女兒情人的男子,早已預設來追求女兒的人都是心懷不軌、都是陷阱,幻想男方各種可怕、可惡與不可信的地方。一個「見家長」後僥倖生還的男生告訴我,那一頓與她父親吃的晚飯,就好比「地獄的試煉」。

我想也可以理解,因為父女的親密關係,是頗為獨一無二的經驗。

有女兒的父親會告訴你,與女兒親密相處的那種窩心、快樂、滿足感都是與父子關係完全不同、無法替代。在親情之外,多少還會有一份母女之間也找不到的執迷。由是,女兒找到伴侶或者女兒出閣,總是會帶給父親一個不少的波動,而這裏面當然不乏可以大加利用的戲劇潛力。

女兒要嫁了 外父能有幾多愁?

談到這種因女兒離開而愁苦不已的父親,我馬上想起的是1950年的《玉女于飛》(Father of the Bride)裏的史賓沙德利西(Spencer Tracy)。電影由精擅歌舞片的雲遜明里尼(Vincente Minnelli)執導,領銜明星有伊莉莎伯泰萊(Elizabeth Taylor)與德利西。

出演時才芳華十八的泰萊當然青春無敵,不論做溫馴乖女,還是優雅綽約的淑女都是無懈可擊,儼如一個完美女兒/未婚妻的化身。但究其實,泰萊在戲中可以發揮的地方着實不多,電影不過是要求她做一個思想行為都簡單直接、略見驕縱、對愛情與婚姻充滿幻想的少女。真正站在電影戲劇核心的,是德利西飾演的父親Stanley。

《玉女于飛》開始時先見到在一片杯盤狼藉中故作從容地坐在沙發上的_Stanley。(《玉女于飛》劇照)

婚禮背後的英雄 是混沌忐忑的父親

《玉女于飛》開始時我們先見到的不是故事裏的新娘新郎,而是在一片杯盤狼藉中故作從容地坐在沙發上的 Stanley。他作為父親,終於挨過了女兒的婚禮,語氣恰似一個遭遇連場災劫後的生還者。Stanley 一邊穿回一隻在混亂中不知怎樣脫落了的皮鞋,一邊面對鏡頭,向觀眾訴說他的為父心得:

「或許在將來很久很久的一天,我可以放肆地將今日的婚禮美化⋯⋯我一向以為養育兒女成長成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可是我卻算漏了結婚。」
Stanley T. Banks(史賓沙德利西飾演)

戲中呈現出女兒 Kay 的婚姻「大龍鳳」,幾近是一場災難。好幾個場面,包括宣布婚訊的派對、教堂婚禮的綵排、婚禮後在家中的酒會⋯⋯畫面裏四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導演明里尼在這裏對群戲的掌控調度,可謂神乎其技),而風暴的核心就是為父的 Stanley。他既要權充酒保招呼人客,又試過因為婚禮綵排一塌糊塗而獨自生氣着急,甚至在婚禮酒會裏,無法穿越重重賓客向女兒送上一句祝福。一言蔽之,Stanley 就是一個陷入了混沌的父親。

導演雲遜明里尼(網上圖片)

電影後段 Stanley 發了一場惡夢,很具體地呈現出這種混沌的情況:Stanley 站在教堂的走道裏,遠見 Kay(她的臉是完全給黑影遮蓋)與未婚夫與一眾親朋戚友等他前來,但他一走,就發覺給地面拉扯着,無論如何也使不出勁來,如踏浮沙,最後更給吞噬到地板裏去。Stanley 的無力感與恐懼,正正是對應着他害怕失去女兒的心情。而電影一場接一場近乎非理性地混亂的狀況,也可說是 Stanley 的忐忑心情的外在投射。

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看着女兒出嫁,父親的心情尤如坐了一趟過山車。難怪 Stanley 在婚宴過後,要向觀眾吐苦水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